抗癌励志故事:5年里89次放化疗,他还被保送读博,你佩服吗?
“尤文氏肉瘤”,俗称“骨癌”,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等于从医学上宣判了死刑,但对26岁的抚州小伙黄议来说,他却更渴望上演热映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另一个结局,5年里,3次手术、34次化疗、55次放疗的背后,这个倔强的小伙不仅是学校里的“学霸”,还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并连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他自己的话说:“世界这么大,我想一直看下去”。
往左是奖项,往右是放化疗1990年,黄议出生于江西抚州一个小村庄。2009年,他考上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正当他快乐地吸取着外界营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差点将他击倒。2010年,大一下学期时,他被确诊患有“尤文氏肉瘤”,也就是俗称的“骨癌”。确诊时,医生告诉他这种肿瘤易复发、易转移,放化疗后也会迅速反弹。
2010年12月他接受了第一次肿瘤切除及右大腿髋关节置换手术;2012年10月,他进行了第二次肿瘤切除手术;2013年9月,癌细胞扩散到了肺部;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去年圣诞节,他进行了第三次肿瘤切除手术。
5年多来,黄议一直走在抗癌的路上。他经历了3次手术、34次化疗、55次放疗以及每月的例行检查。化疗期间,他一半时间住医院,一半时间留在实验室;放疗期间,他每天上午在实验室,下午坐地铁去医院。患病以来,为方便家属照顾,学校专门为黄议腾出一间宿舍。宿舍的铁架床有点高,黄议身体虚弱爬不上去,便用四把椅子垫上木板和被褥,在临时搭就得简易床上休息、学习。用黄议的师弟、华科能源学院研二学生唐沛祥的话说,黄议的大学生涯,正着数是获得的一个个奖项,反着数是近百次放化疗和各种大小手术。
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拖着病体被保送读博“说实话,多年与病魔斗争,开始时我只想要打败它,现在我就是去习惯它。”黄议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他对疾病已由恨转到坦然接受,“吃饭、学习、睡觉、治病,都是日常的一部分,渐渐的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这份心境,让他对有限的生命更加珍惜。他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说,“在有限的生命里躁起来。”
他用别人一半的时间学习,却依然是学霸;他每年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以及品德模范、三好学生、自强标兵等荣誉;他曾组队参加“挑战杯”和“节能减排大赛”,取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荣誉;2014年,他以全院第三名的成绩直接保送至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6月,病情再次反复的他没有立刻住院,而是参加了本科毕业典礼,他说:“我这一生可能只有一次毕业典礼,我不能缺席。”
《滚蛋吧!肿瘤君》也应该有别的结局读博士期间,黄议从有限的治疗费中挤出千元左右,买了一部PAD,用于在病床上看文献,写论文。疲累时,他也会在PAD上看一下休闲书籍,听听周杰伦的新专辑,抚慰被病痛折磨的心灵。
“假如再给我3年,我可以博士毕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小小的一点贡献,有朝一日能为中国的富氧燃烧和雾霾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假如给我7年,我可以赶上09级的十周年聚会,和同窗在紫菘阁忆往昔岁月稠;如果还有20年,大概就盼到了医疗水平飞跃的时刻,接着,迎来自己的下一个20年。”在前不久写给大家的一封信里,黄议这样写道。
黄议告诉记者,也许他有点贪心,但他真的渴望在父母慢慢老去之时,能常伴他们左右;渴望在风华正茂之年为亲爱的人奉上一颗红心;渴望在自己老去的岁月里,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告诉大家《滚蛋吧!肿瘤君》可以有另一个结局。
众筹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坚强、乐观、好学的黄议,感动师友,但他的勇敢和乐观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黄议的父母都是农民,这5年,黄议不识字的母亲周国兰和他父亲黄久明一道离开老家来武汉,一家三口住在学院为他们安排的学生公寓里,父母边打工边照顾他。“我同时做三份兼职,他父亲在光谷一家公司做保洁工。”母亲周国兰说,这5年来,100多万元的医疗开销耗尽了全部积蓄和亲友的支援。
由于黄议已对国产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未来的化疗必须使用进口药。这些药价格更高且不能享受医保,每一次化疗需3万多元。但是,黄议的家里,已经再也拿不出钱了。
不久前,黄议的同学们在网上为他发起了众筹募捐,目标是一周内众筹到治疗善款80万元。“没体验够人生,我不想走——华中科大能源博士生抗癌募捐”的消息,迅速在学校校友圈发酵。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众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很快达到了80万元募捐的目标。
“世界那么大,我想一直看下去。”黄议说,借助大家的力量,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