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再添猛将!
肺癌治疗领域捷报频传,我们距离将癌症变成慢性病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整理丨医学界CSCO 2017报道组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今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教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上公布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ARCHER 1050)结果显示,Dacomitinib相较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成功,成为大家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9月27日上午,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CSCO 2017)全体大会首次公布ARCHER 1050中国患者亚组分析结果。
周清教授
据论文报告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介绍,该研究25日已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分刊(Lancet Oncology)。
Dacomitinib惊艳亮相,为NSCLC治疗添砖加瓦!
Dacomitinib是一种第二代、不可逆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不可逆抑制三种不同ErbB家族分子成员,包括EGFR/HER1,HER2和HER4。
ARCHER 1050是初治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领域第一个随机、开放的TKI对比TKI的三期临床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比较Dacomitinib与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人群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先前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无CNS(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也没有接受EGFR TKI或其他TKI治疗。需要注意的是,452名入组的患者中有231名中国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审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客观缓解率(ORR),治疗失败时间(TTF),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
总人群研究结果显示,Daomitinib与吉非替尼相比,在临床疗效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获益(独立审查委员会评审的PFS)——中位PFS:14.7个月对9.2个月(HR 0.59;95%CI:0.47-0.74;单边检验P<0.0001);安全性方面,Dacomitinib组的不良事件是可控的,主要包括腹泻、皮肤和指甲的变化,这些不良事件也常见于其他EGFR TKI治疗中。
中国患者亚组分析结果
• 独立评审委员会评审中位PFS:16.0个月对9.2个月(HR 0.507;95%CI:0.369-0.698;P<0.0001);
• 研究者评审中位PFS:18.4个月对11.1个月(HR 0.539;95%CI:0.392-0.740;P<0.0001);
•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15.6个月对8.3个月(HR 0.375;95%CI:0.257-0.547;p<0.0001);
•ORR及安全性方面,Daomitinib与吉非替尼相似(ORR 76.3% vs. 71.8%)。
研究结论
ARCHER 1050研究中,PFS和DOR等指标方面,中国患者与全体患者的结果相一致。在中国患者中,中位PFS——疾病进展或者死亡的风险下降了49.3%(HR of PFS per IRC=0.507),Dacomitinib 16.0个月对吉非替尼9.2个月;中位DOR——疾病进展或者死亡的风险下降了62.5%(HR of DOR per IRC=0.375),Dacomitinib 15.6个月对吉非替尼8.3个月;Dacomitinib组出现腹泻、皮疹和黏膜炎的频率更高,而吉非替尼组肝毒性发生率更高。
本研究中,Dacomitinib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相较吉非替尼,Dacomitinib组有更多的剂量调整发生。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