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木酸痛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主导呢?

文 / 皮皮健康说
2021-06-13 00:40

手脚麻木酸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通常都认为过一会儿就好了,确实,对于偶尔生理性的手脚发麻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经常出现手脚麻木酸痛,那你就该注意了,千万别轻视!很可能是疾病的表现症状!

一,中风的症状。当手脚麻木出现时,要警惕可能是中风。特别是中年人常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血液粘稠度高,睡眠时的血流缓慢,导致发生一过性的脑缺血,从而导致手指发麻疼痛。

二,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长期发病,导致骨关节周围神经受损,或供养不足导致的手脚麻木。颈椎病患者如颈椎肥大增生或颈椎间盘变形突出压迫神经,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的手指麻木,并逐渐发展至上臂、前臂,甚至出现上肢的活动障碍,

三,糖尿病。高血糖很容易引起的神经代谢紊乱,导致神经肿胀病变,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变现常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异常。


四,吉兰-巴雷综合征。
又叫格林-巴利综合征。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以及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可先于瘫痪或与之同时出现,也可无感觉障碍。约30%的患者可有肌痛,尤其是腓肠肌的压痛。约50%的患者出现双侧面瘫,后组颅神经也常受累,造成延髓支配的肌肉无力,并导致清除分泌物及维持气道通畅的困难。自主神经症状常见皮肤潮红、发作性面部发红、出汗增多、心动过速、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等;交感神经受损出现Horner征、体温调节障碍、胃扩张和肠梗阻等;膀胱功能障碍通常仅发生于严重病例,且一般为一过性。

五,植物神经紊乱,又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造成健忘,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随紧张、担心、害怕、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还会造成神经系统 肠胃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的障碍。

六,痹症。痹证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痹证起病一般不明显。疼痛呈游走性或有定处,有的为刺痛、或麻木、或肿胀。

痹症是中医一个特有的名词,它并不能跟现在的医学上任何一个疾病直接划等号,痹症比较像是一个集合性的名词,所以包含现在的风湿病,自体免疫性的疾病,关节炎,退化性的疾病。这都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咨询相关疾病知识请点击此链接<<患者章师傅的倾诉:

章师傅是个修车工,今年三十一岁,这个病症困扰他俩年多了,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轻微的手脚麻木,肌肉略微有点疼痛。第二年的时候爆发了越来越感觉不适了,疼痛向上扩张了,全天候都会发作了,已经影响到症状的行走了。膝盖红肿,全身疼痛,痛苦不堪。章师傅后来去检查风湿抗O因子和类风湿抗O 因子,都显示是阴性,从西医上来说排除了这俩种病。


全身麻木酸痛,游走性疼痛的调理:

第一,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祛风散寒 活血以通导痹阻的络脉,行气促进气血的运行缓和不通则痛的症结,温经祛风以清除隐伏躯体的寒湿外邪。

第二:补肝益肾 强筋健骨 运脾养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津液源于脏腑化生封藏,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消除引起痹症的根源,以期治病溯本求源,

第三:培本固原、宁心定志 增强免疫 通过调补本源 加强身体素质,增加抗邪能力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实现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的理念!

如何预防“痹症”:注意防寒、防潮,避免风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汗出勿当风,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身热汗出入水洗浴等。患者应加强个体调摄,如房事有节、饮食规律、起居作息规律化等。积极参加各种户外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尤其是冬天要注意保暖,在冬季不注意保暖,长期受凉很有可能会形成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