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药物易损害骨骼,服用者需预防骨质疏松

文 / 药葫芦娃一点号
2021-03-14 01:27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明明是一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明也在治疗,结果一次磕碰突然骨折了,到医院一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控制得还不错,却又患上了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能从多方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这样的骨质疏松症也叫做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而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药物所致,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如果滥用激素,很容易就引发骨质疏松。

许多药物可继发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为何会引发骨质疏松?还有哪些药物会引发骨质疏松?患者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5种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的药物,以及应对办法。

糖皮质激素因为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抗炎作用,在缓解关节肿胀和疼痛上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骨关节炎等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再加上糖皮质激素非常普遍的滥用情况,导致甚多患者深受其害,其中就包括继发骨质疏松症。

骨重建的过程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之所以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 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损害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导致骨形成缺陷而引发骨质疏松;
  • 糖皮质激素导致骨重建功能减退,骨微损伤后修复能力下降,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与骨坏死;
  • 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 糖皮质激素直接或间接拮抗性腺功能,抑制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导致骨质疏松;
  •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骨骼的应力负荷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
  • 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肠吸收和肾小管重吸收的钙减少,出现负钙平衡,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继发骨质疏松中可谓“老大哥”,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几周后,骨量就开始丢失,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时间在1年以上,发生骨质疏松症状的概率高达30%~50%,像很多风湿关节病患者,本就处于骨质疏松症高发年龄,就更容易发病了。

绝经期女性既容易患风湿病又容易患骨质疏松

所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一定要正确,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采取小剂量激素治疗;骨关节炎患者“打封闭”,一年不超过4次。应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激素的使用量。而民间不乏以“传统药物”名义包装的激素陷阱,因此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不要轻易尝试所谓“偏方”“秘方”。此外,如果必须长期应用激素,患者一方面要同时服用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等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另一方面要做好骨密度监测,以免被骨质疏松“暗下杀手”。

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一样,本来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雪上加霜的是,一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同样可继发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就是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许多研究都曾报道,罗格列酮可以作用于骨髓,促进早期的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增生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导致骨量减少而发生骨质疏松。有人对服用罗格列酮的患者展开调研,通过每年骨密度监测,发现老年女性患者各个部位骨密度均下降明显,而老年男性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则不明显。因此,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继发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绝经期女性患者身上,对于已经有骨质疏松或有过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特别是绝经期后女性患者,最好选择其他类型降糖药。

此外,磺脲类降糖药,可以通过增加骨代谢中的相关酶的作用,继而增加了骨钙盐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做好骨密度监测,对于骨质疏松风险较高的患者,最好选择不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的降糖药服用。

现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多采用手术,而在术后则需要服用甲状腺素类药物,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也用于甲减替代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甲亢的辅助治疗等,这时候,患者就要注意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有研究显示,年龄高于65岁的老年女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应用促甲状腺激素0.1mU/L时,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是正常的3倍,椎骨骨折的发生率是正常的4倍,而促甲状腺激素如果在正常范围内,则不增加骨折风险。因此,应用甲状腺素类药物时,一定不可过量使用,否则就会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而对于绝经期女性患者,在用药前最好进行骨密度评估,尽量减少骨质疏松与骨折发生的概率。

根据癫痫病的治疗原则,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癫痫,基本上所有患者都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而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一方面会影响消化道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药物的代谢过程会对某些代谢酶类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骨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

所以,癫痫病患者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在服药3~4个月后,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体内维生素D缺乏,同样可导致骨质疏松。服用抗结核药的患者,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一定损害,导致肝细胞坏死、肝功能不全。而我们体内的维生素D,需要在肝脏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才能发挥效用,当肝脏代谢途径发生障碍,就会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形成,从而导致肠道对钙的吸收障碍,使骨吸收相对大于骨形成,从而发生骨质疏松。

所以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做好肝功检测,以免肝部遭到损伤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除了上面介绍的5种药物之外,还有许多药物长期使用可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如强效利尿药、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肝素等,如果你正在服用这些药物,那么就得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与医生进行良好沟通,看能否改用其他不影响骨骼健康的药物,如果不能,则要做好骨量监测以及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同时,自己在生活中也要保证营养充足、充分日照、合理运动、远离烟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骨骼更健康,尤其是绝经期后女性,更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