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了不少,为什么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久治不愈?

文 / 长寿健康的小妙招
2021-01-27 15:25

一组数据调查显示,全球成人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在0.5%~1%,每年新发病例男性在12.0—24.5人/十万人,女性在23.9-54.0人/十万人。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男性高2-3倍。不同人种和地域的人群发病率相对稳定,发病高峰期其45-65岁之间。

类风湿关节破坏力巨大会导致残疾

有专家指出,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导致全身大小关节肿胀、疼痛,特别是双手关节。超过80%的病人由于关节畸形导致残疾,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些人没有得到有效和正确的治疗。

你的类风湿为什么总是治不好?

很多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第一次复诊的效果都相当的好,再次复诊的时候病情却比出诊的时候更加严重。但是我们医院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大大恢复了关节功能,甚至完全恢复了。为什么会这样?归纳出来,这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犯得错误有关。

好转后就不再复查

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进入稳定期,感觉不用去医院看病,平时可以注意一下。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应该去医院,这个阶段的巩固对于病情能否完全恢复非常重要。否则,将功亏一篑。这时,定期看医生,让医生可以监测和了解你的病情进程、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潜在的复发风险。医生才能更具针对性地适时地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不持续治疗,停服药物

还有不在少数的病人在感觉恢复,关节不痛的情况下,就开始自行停止服药。此例中,如果您的病情未经医生明确诊断,则停药后血药浓度将下降,关节炎的症状最终将复发,这样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加重类风湿的病情。根据医生指示服药,保证血液中药物浓度稳定在治疗所需的水平是正确的。患者必须明确一点,治疗类风湿就一定要将类风湿置于医生的控制之下,也不要采用复发后再继续治疗的方式。

自行用药无视处方

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老病号在治疗中,发现医生给制定的治疗方案效果实在太慢,不明显,就不去看医生,选择自行用药。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购买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但是止痛药并不会对关节造成破坏。对于减少或避免关节损伤,标准的治疗方法,开始得越早,效果就可能越好。归根结底,类风湿病并非感冒,病人无法全面控制病情,自己用药不利于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缺乏锻炼终日不活动

尽管类风湿需要充分休息,但整天不活动也会引起疼痛,尤其是关节很容易变硬。

在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发作期间应当温和地做一些适当的活动。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提高活动度。明确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提高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当然,在运动方式的安全性选择上,仍然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类风湿能治好,要遵循四个原则

早期规范治疗:

如果能早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控制炎症,减轻疾病,防止关节损伤和残疾。

方案个体化:

治疗风湿的药物应注重联合用药,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

几种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使用,能抑制免疫和炎症损伤的不同环节,获得较好的疗效。

功能锻炼:

在全面规范治疗的同时,关节功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总而言之,RA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只要积极规范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阻止发展,进而避免畸形和残疾。此外,作为患者,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善待自己,爱护身体,积极面对疾病,取得最佳效果。如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大部分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关节功能,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