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人掌握这些医学知识,与医生沟通更顺畅、治疗更简单

文 / 健康预防灵通
2021-01-08 19:17

医患矛盾是一个医生、患者都不愿意遇到问题,当心急如焚的患者遇到“态度敷衍”的医生,很容易引发不快。我作为医生,要替医生说几句,医生接诊病人众多,可能会经常被问到许多错误、与疾病无关、人人都知晓就你不明白的常识之类的问题,这时候通常都会“无语”几秒钟,然后再调整心情、想着怎么能给病人解释明白。

如果遇到一字一句都想弄明白,但对疾病的基础了解却没有的患者朋友,确实会有些头疼。

有时候就会希望:病人如果能像学生一样,头一天先预习一下课本,会不会对医生和患者都好一些呢?

经常有患者朋友评论或私信咨询我:

“乔医生,我这内风湿怎么治?”

虽然我看得懂你是在说类风湿,但如果你的概念里,真认为“内风湿”没错,那岂不是还有“外风湿”?之所以叫类风湿关节炎,就是最早认为其症状类似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的慢性系统性炎性疾病,滑膜炎为其主要病理特征,以对称性小关节炎为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表现,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肌肉的萎缩,致残率高,可累及多个内脏系统。

1800年法国医生Augustin Jacob Landré-Beauvais首次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做出了描述,将其与痛风区别开来。1858年英国医生加罗德首次使用了类风湿关节炎这一病名,直到1896年,类风湿关节炎才被定为独立的疾病。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名。“类风湿关节炎”这一病名目前在中国、英国、美国三国使用,而在法国、比利时、荷兰,其被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不管是从总体还是从个体上讲,类风湿关节炎病因都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这些因素有关:

一、感染因素

许多病原体与RA的发病相关,包括病毒、逆转录病毒及支原体,但是确切的病原学联系尚未确定。对RA的回顾性调查发现既往有扁桃体炎、风疹、腮腺炎病史的人患RA可能性成倍增加。

二、遗传因素

目前的研究表明,RA的发病与遗传相关。在患有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相关疾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严重RA的发病率约是预计值的4倍;而约10%的RA患者在一级亲属中患病。此外,单卵孪生同时患RA的可能性较双卵孪生至少高4倍,而双卵孪生患RA的风险与非孪生兄弟姐妹相近。

但是,仅有15%~20%的单卵孪生共患RA,因而提示除遗传外的其他因素对RA的发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RA的发病率,环境因素在基本的病因中起一定作用。流行病学研究依据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在非洲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说明,遗传背景相似的人群中,气候和城市化对RA的发病率和基本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三、内分泌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更年期发病率达高峰,妊娠期可缓解,产后病情加重,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中发病率较低,提示雌激素与RA发病有关。除性激素外,其他多种内分泌激素均与RA的疾病过程相关。早在1949年,Hench等即提出皮质醇的缺乏是RA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以后的研究也证明,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抑制RA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RA的发生发展与HPA的功能失调、肾上腺皮质储备量下降有关,其病情活动(关节僵硬、手握力下降等)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降低有明显联系。

近年来RA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证实,RA患者HPA功能下降,可能是滑膜炎症产生和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RA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或亢进症,甲状腺分泌减少。RA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减低,高峰分泌时间明显延迟,17-羟皮质酮的需要量成倍增加。正常人皮质醇分泌在早上7∶00~8∶00,而RA患者可推迟在8∶00~12∶00后,是导致晨僵的原因之一。

四、其它因素

寒冷潮湿的环境、吸烟、性别、营养不良、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创伤等均可能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营养因素会影响RA的发病率。大量摄入烘焙或烤制的鱼类,特别是富含油脂的鱼类,如鲑鱼或鳟鱼,可减缓RA进展,因其富含脂肪酸δ3。一项研究显示饮茶者与不饮茶者相比,RA的危险性降低。

同时社会、心理因素、创伤等因素也可诱发RA。

类风湿关节炎不止是关节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损害最常累及全身各处关节滑膜,早期表现为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随之出现血管增殖并可侵蚀关节软骨形成肉芽组织,最后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纤维化、关节腔狭窄、关节畸形。类风湿关节炎同时还可累及关节以外组织器官的结缔组织,包括皮下组织、心、肺、脾、血管、淋巴结、眼和浆膜等处,形成关节外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包括三种:

1.关节滑膜炎

表现为弥漫性或灶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并伴有淋巴细胞滤泡形成。

滑膜组织增生,绒毛样改变

2.血管炎

主要发生于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常伴有血栓形成,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类风湿结节

结节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灶,坏死灶周围为呈栅栏状或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外层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和聚集的成纤维细胞,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最后则纤维化。主要发生于皮肤,其次为心、肺、脾和浆膜等处。

关节畸形虽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色产品”,但并非仅由类风湿关节炎“独家经营”。关节畸形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它可能是由于关节周围组织的疾病引起,也可因关节内病变所造成。

这些关节病都会导致关节畸形:

  1. 类风湿关节炎
  2. 银屑病关节炎
  3. 强直性脊柱炎
  4.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与畸形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晚期最常见关节畸形是掌指关节半脱位和手指尺偏。近端指间关节过伸使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呈“天鹅颈”畸形,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形成“纽扣花”畸形。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关节活动受限直至完全丧失功能。

尺侧偏斜

梭形肿胀

天鹅颈样畸形

纽扣花样畸形

作为医生,还是希望初患疾病的患者能够对疾病有一定、正确的了解,既可以帮助自己对疾病有个初步判断,帮助找对科室;其次在有限的面诊时间内,更能够听懂医生的分析,理解医生诊疗方案,重视疾病的规范治疗。简而言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患者能够事半功倍,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