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大咖说|张卓莉教授:持续缓解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关键

文 / 健康哒
2020-12-20 09:3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达标治疗策略贯穿RA治疗的始终,并且给RA患者带来多种获益1。那么,临床上RA达标治疗的“标”应该是什么呢?本期“Video大咖说”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卓莉教授为我们解读“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策略”。

达标治疗策略在RA管理中的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过程中实现早期治疗以及达标治疗尤为重要。随着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早期使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出现结构损伤之前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达标治疗,即实现临床缓解和低疾病活动度2。

临床上通常根据复合的评分或标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达标做出一个总体的判断,常用的评分标准包括比较宽松的DAS评分、相对比较严格的SDAI、CDAI以及Boolean标准3。

深度缓解助力RA的成功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但在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体内存在一些残余的炎症,而这些残余的炎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以及骨侵蚀病变相关。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磁共振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患者的炎症是否彻底根除。在超声下发现部分达到了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其关节部位仍存在滑膜炎,我们称之为“亚临床滑膜炎”4。研究发现,亚临床滑膜炎与后续的骨侵蚀进展和复发密切相关5。

尽管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是现在的目标,但如果患者达到更深度、更严格的临床缓解,或超声下亚临床滑膜炎的消失,在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以及抑制骨侵蚀进展上都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6。

持续缓解是RA治疗的关键

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早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预后。此外,持续缓解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期治疗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与不能持续缓解的患者相比,处于持续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功能结局以及影像学结局上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2。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非常快。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药物给达标治疗的实现带来了可能;另外一方面,通过实现早期缓解以及持续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长期预后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此,在临床实践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应努力践行达标治疗的策略。

如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比较高,则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如果患者已经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随访时间可以延长三到六个月2。但在每一次随访时,我们心中都要有“实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这一目标。若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根据这个目标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争取让患者在更长的时间里处于持续缓解状态。持续缓解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根本,也是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小结

在临床实践中,应努力践行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实现临床缓解,并在达到临床缓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深度缓解或持续缓解。

参考文献:

1. Solomon DH, et al. Arthritis&Rheumatology. 2014, 66(4): 775-82.

2. Josef S Smolen, et al. Ann Rheum Dis. 2010, 69: 631–637.

3. Zhuoli Zhang, et al.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20, 39: 381–389.

4. Zhuoli Zhang, et al. Clin Rheumatol. 2014, 33: 1061–1066.

5. Zhuoli Zhang, et al.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16, 43: 11.

6. Brown, et al. Arthritis& Rheumatism. 2008, 58: 2958-967.

大咖简介

张卓莉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现任中华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北京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常委兼影像学组组长

曾经获得多项科研资助和多个奖项

发表文章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