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患者你对“冬病夏治”了解多少?

文 / 类风湿互助
2020-05-08 08:32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原理在于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就属于中医“冬病”范畴。“夏治”是指夏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的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也十分重要。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的极佳时机。类风湿病作为风、寒、湿证的典型病患者多半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下降,外邪容易侵入。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是人体阳气旺发、凝寒之气易解的季节,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治防相济,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中医还认为风湿、类风湿等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应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原则,通过改善脑垂体与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机体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本院(胡泽民类风湿病医院)胡院长指出,在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其一,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应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与类风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禁忌一样,应慎食或不吃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发物。其二,忌贪凉饮冷,寒凉之物可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若损及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其三,慎食油腻、甜品等滋腻类食物,夏季易生暑湿,若进食大量肥甘,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其四,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冬病夏治。3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均不宜进行“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