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痛风发作,痛不欲生,怎样可以在痛风发作的时候缓解疼痛?
痛风是一种由关节内的尿酸结晶引起的关节炎。尿酸是一种核酸,是嘌呤在体内的分解产物,大部分由体内的血细胞代谢产生(约占80%),另一部分是外部摄入的嘌呤代谢而成。当血液中尿酸浓度偏高(男性高于420μm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为尿酸偏高),形成高尿酸血症,过高浓度的尿酸如在关节中结晶,这些结晶物质会引起关节的疼痛性验证,另外,还有可能导致肾结石和肾滤管堵塞,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痛风是有史以来最常见的医学疾病之一。
急性痛风经常在夜间发作,其特点是关节疼痛迅速发作,其次是灼热感,肿胀,红斑,以及明显的压痛。大脚趾底部的小关节是最常见的痛风部位。其他可能产生痛风的关节包括脚踝、膝盖、手腕、手指和肘部。在痛风发作期,这种疼痛是非常剧烈的,就连碰到床单也会引起剧痛。通常情况下,这种疼痛通常会在数小时到数天内消退。在极少数情况下,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
统计发现,痛风容易在50岁以上男性患者身上出现,女性在绝经后患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风险大大增加。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痛风慢慢转移到青壮年人身上。痛风的内因主要是体内肾脏及肠道对尿酸排泄功能的下降,外因则主要是高嘌呤饮食和饮酒。
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难忍,李药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痛风急性发作期一些注意事项:
急性期非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肿痛关节局部可予冷敷以减轻受累关节的疼痛和肿胀。饮食方面,严格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使每天尿量达2000ml以上。同时重视患者教育,让患者知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原因和发作后的基本处理原则。
急性期药物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药物治疗的基本治疗原则:
必须用药,即痛风性关节炎一旦急性发作必须采取药物治疗;
尽早用药,即最好在发病之初的24小时内开始用药,且越早越好;
不干预先前用药,即如在降尿酸过程中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无需暂停降尿酸药物;但对于不是在降尿酸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原则上推荐发作时不使用降尿酸的药物。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适于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三种。
国内专家意见与EULAR治疗指南推荐一致,首选起效快且副作用小的NSAIDs。
NSAIDs分为高度选择性的COX2抑制药(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一定选择性COX2抑制药(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和非选择性的NSAIDs(吲哚美辛、布洛芬等)。由于选择性COX2抑制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用于急性痛风发作。
其次选用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只能阻断尚未发生的炎症反应,不能阻止已经开始的炎症反应。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时用药越早,效果越好,发病24~36小时内使用效果最明显。Tips:有些经验的痛风患者,当关节出现发病的先兆时,比如关节僵硬、隐痛不适,立即口服2片秋水仙碱,就可以阻断一次痛风的急性发作过程。
正确服用至关重要——秋水仙碱的传统用法是大剂量应用,研究发现此种用法与小剂量应用方法(每天不超过2片)止痛效果相同,但副作用明显增加。因此,ACR和专家推荐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不但止痛效果确切,而且大大降低了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正确用法是:痛风急性发作时,立即口服秋水仙碱2片(1.0mg),1小时后再用1片(0.5mg),12小时后再服1片(0.5mg),每日1~3次,连续用药至痛风急性症状完全缓解。
最后选用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非感染性炎症,减轻关节的充血水肿。包括强的松、甲强龙、美卓乐、倍他米松等多种药物。中国风湿病学会指南则推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治疗急性痛风的二线药物。对秋水仙碱和NSAIDs无效或有禁忌症或过敏时才选择糖皮质激素。
可以联合用药
有关联合治疗方案,推荐口服秋水仙碱与NSAIDs的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与秋水仙碱联合、或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与其他两种药物的任意联合方案(全身使用激素时不联用NSAIDs),本方案主要适用于关节炎重度发作,累及多个大、小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7~10分的患者,同时也适合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除此之外,近些年研究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控制急性期炎症。
总之,可供选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较多,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及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发作开始时不能加降尿酸药,而是需等急性发作完全控制后加用,以免延长发作期,但对于已使用了稳定剂量的降尿酸药再次急性发作时,则不再停用该降尿酸药。但对于无明显间歇期或正在使用降尿酸药者,则需持续使用小剂量非甾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4~6周,甚至半年以上,以预防其急性期频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