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痛风指南:选择降尿酸药物,请遵循这些原则!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预防痛风石的产生、促进痛风石的溶解,以及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出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血尿酸值维持在小于360微摩尔每升的水平,远低于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点(408微摩尔每升)。
由于降尿酸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是所有的痛风患者都需要降尿酸治疗。以下是欧洲痛风指南推荐的降尿酸适应证:
1、有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超过1次每年);
2、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3、有痛风石沉积;
4、有肾结石;
5、影像学检查发现痛风的典型表现。
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欧洲痛风不建议进行治疗。同时,该指南不建议在急性痛风发作的时候开始或停止降尿酸治疗。其他痛风指南与之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和中国指南建议,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尿酸水平仍然大于540微摩尔每升,或者合并高血压、尿路结石、肾脏病且血尿酸大于480微摩尔每升的患者,应该进行药物的降尿酸治疗。
关于降酸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多数痛风指南的推荐意见一致:降尿酸药物一般在急性炎症控制1到2周后开始应用。美国指南则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在有效的抗炎止痛治疗前提下,可加用降尿酸药物进行治疗。所有的痛风指南都强调了达标治疗的重要性,即:对于一般的痛风而言,理想的血尿酸目标值为小于360微摩尔每升,而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应控制在300微摩尔每升以下。
目前,很少有证据指出什么时候能够停用降尿酸药物,美国痛风指南甚至指出:降尿酸药物一旦使用,就需要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促进尿酸分解3类。在中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有非布司他和别嘌醇,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有苯溴马隆,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则还没有在临床广泛应用。
对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除了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痛风病例,以上3类药物都可以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对于尿中尿酸排泄量多的患者,容易合并尿路结石的发生;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时,会增加尿中尿酸的排泄,从而升高尿路结石的发生风险。所以,日本痛风指南建议:
对于尿酸排泄量多的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不建议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而应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合并有尿路结石的患者,不建议处方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另外,尿酸排泄低下型的患者,如果服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容易增加药物的血中浓度,其蓄积可能会导致相关副作用的发生。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尿酸排泄低下型的患者,原则上处方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对于尿酸产生过多型患者,原则上处方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如果应用单一种类的降尿酸药物治疗后血尿酸仍不能达标,部分痛风指南还推荐了联合口服降尿酸药物的治疗方案,比如:一种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合用,但不推荐两种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联合应用。对于严重痛风、难治性痛风或不能耐受口服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可使用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尿酸氧化酶)。研究显示,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不仅有溶解痛风石的作用,还可改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征,但不推荐将其作为降尿酸的一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