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阴雨天类风湿关节炎会加重,这3种因素是主要原因
春分已过,万物复苏。春季既是动植物生长化收藏的伊始,也是一些疾病复发的季节。中医讲,风是春季所属,风主生发,风性炎上,风邪游走,风性善行而多变。同时风为百病之首,春节处于寒暑交际,风邪可夹杂寒邪、湿邪、热邪,甚至可出现风寒湿、风湿热并见的复杂证候。
随着春天的来临,一些疾病也是蠢蠢欲动,像风湿免疫性疾病,在这个季节都有发作的迹象,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证。
患有关节炎的病人中,约有90%的人因自己关节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知道将要有刮风、下雨、下雪、寒潮来临等天气变化。因此,病变关节竟成了能发布“天气预报”的“气象台”。
曾有学者在寒冷的环境中,对健康人和关节炎病人进行过系列研究,证实关节炎病人对寒冷较为敏感。如健康人和关节炎病人同在短时间内从30℃降到15℃的寒冷环境中,健康人可出现关节痛;若降温幅度小、时间长,则健康人不出现疼痛,而关节炎病人会出现关节痛症状。
关节炎病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下降要比健康人慢,当进入温暖环境时,皮肤温度上升也较健康人慢。这是因为,病人的周围血管收缩和扩张时间延长,且收缩、扩张得不充分。因此在突然寒冷时,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痛。同时寒冷还可使关节的滑液黏度增加,关节活动时也就增加了阻力。
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常常会有气温下降、气压降低、湿度增高的现象,这3种因素就是造成关节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
其中湿度的改变起着主要作用。因为阴雨天比较寒冷和潮湿,当人体受到寒冷时,首先作用于皮肤冷觉感受器,然后通过神经反射传导到大脑中枢,继而使皮肤、肌肉和小血管发生收缩,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变慢,皮肤上就会出现“鸡皮疙瘩”。
医学上叫做“竖毛肌收缩”,这样就会使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局部症状也随之加重。此外,湿度的改变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影响很大,它可使血管扩张,关节囊充血,这种变化在天气转变时也是症状加重的原因。另外潮湿能使热的传导增快20倍,当人身上的衣服被雨淋湿后,身体热量向外发散就会快得多。由于寒冷对身体的入侵加快,因此人就容易受凉得病。若是关节炎病人,则关节疼痛就容易发作。有学者观察到,若当日的平均气温与隔日的平均气温比较升高或降低3℃以上,连日气压变化升高或降低10毫巴(百帕)以上,逐日相对湿度上下变化大于10%,关节痛等症状就会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