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类西药

文 / 类风湿论坛
2019-03-22 20:35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西药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抗炎类药物

主要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消炎痛(吲哚美卒)、扶他林(双氯芬酸)、布洛芬等。这些药物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主要作用都是消炎止痛。它们可以在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炎症反应时迅速消炎镇痛,效果要比中药快。患者可任选其中的一种。食用后不良反应大多会出现在胃肠道。

二、缓解症状药

这类药主要是改变病情,包括:

1.金诺芬

它是一种口服的片剂,每日吃2次,每次服用3毫克,服用后可以改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通常3~6个月会起效。它是一种比针剂更安全、更方便的制剂。不良反应主要是其会在人体内蓄积,白细胞受到影响,引发蛋白尿。需要服用者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2.氯喹

它是抗疟的药物,每日可服用25毫克。1~3个月后会出现疗效。患者在服药之前,应该先做眼科和心电图检查。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视力,造成视力模糊,极易引起视网膜病变和心功能不全等,还会造成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硫唑嘌呤

每次服用50毫克,每日2次,当病人症状有所好转之后,可以逐渐减量,服用原来剂量的1/3~1/2,3~6个月或更长时间见效。患者可能会恶心呕吐、皮疹、肝损害、黃疸、白细胞减少等。在用药期间病人应该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4.环磷酰胺

每次服用50毫克,每日2次可以口服,或者是取0.2克加入10~2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周1次,待症状有所好转后改为口服。通常病情可从第6周开始好转。待好转后,维持量降低为原剂量的1/2~1/3,需要服用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还可能有血尿、闭经或精子生成缺陷等,同硫唑嘌呤相比,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更多,而且比较严重。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的目的是止痛、消炎,并不能有效抑制病变的发展,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较多不良的反应。这类药物适合尝试多种药物但均无效果、病情危急时或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尤其适合严重顽固的病例应用。常规的用量是每日服用1次泼尼松,每次口服5~10毫克,或是每日服用1次地塞米松,每次0.75毫克,在症状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服。

由于现有的单一药物都是“偏安一隅”,不能使炎症长期得到完全控制。所以西医主张在治疗上将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让它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相应的剂量,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也因此而减小。不过在联合使用药物时必须要合理选用,临床上选择的药物尽量不是同种类的,如果药物有相同的毒副作用,要避免合用。

温馨提示:

选药的关键是要使被选药物尽量能够在不同的环节上阻断炎症发展过程,从而改善病情并阻止关节被破坏,在剂量上最好能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样不仅能获得疗效,更减少了副作用给患者身体带来的损伤。

如果你有更多的问题想了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类风湿120论坛)观看更多的文章哦!

文章来源:类风湿120论坛(www.leifengshi1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