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上有个血管“监测点”,血管通不通摸摸就知道
腿脚不利索,很多人会怪到“关节炎”或“缺钙”头上,甚至觉得人老了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其实,一走路就腿疼,偶尔还出现脚凉、腿抽筋等症状,可能跟年纪没关系,而是腿上的动脉血管“变硬”了。如果一直忽视它,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可能有截肢的风险。
熊小知(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今天就帮你卸掉下肢动脉硬化的伪装,教你保护全身血管。
腿疼,也可能是血管太“硬”了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增厚、变硬,逐渐失去弹性,导致管腔狭窄,影响供血的一种血管问题。
血管硬化往往会影响全身:
- 冠状动脉硬化会让心脏缺氧,出现心绞痛;
- 脑动脉硬化,情绪激动时,血管容易破,造成脑溢血(中风);
- 肾动脉硬化,可能影响肾功能。
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腿部血管变窄、供血不足,出现腿麻、发凉、走路疲劳甚至疼痛,由于症状跟“老寒腿”相似,很容易被忽视。
早期
脚凉,走路容易累
刚开始,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出现一侧腿脚发凉、怕冷,或走路容易疲劳等。
中期
一走路就疼
随着病情发展,腿部动脉更加狭窄,只能满足腿部肌肉组织休息时(静息状态)的供血。
这时,稍微多走点路就会腿疼,必须停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行走,这种症状也叫间歇性跛行。
疼痛位置可能是小腿,也可能是大腿。
后期
不走路也疼
到了后期,腿部皮肤温度明显下降、色泽苍白或发紫,不走路也会出现腿疼,在夜间入睡时疼痛会加剧,叫做静息痛。
这时腿部血管狭窄已经非严重,是腿部坏死的前兆,应尽快治疗,否则坏死的区域过大,可能有截肢的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容易跟老寒腿、腰椎病混淆,可通过下列症状区别。
- 下肢动脉硬化: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感觉像“腿抽筋”,休息可缓解。
- 腰椎病:一走路就疼,且休息不能缓解,且疼痛是 “窜着痛”的感觉。
- 老寒腿:主要是关节部位发凉、疼痛、僵硬,因此活动受限,可能有关节炎病史。
一旦出现单侧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血管好不好,摸脚就知道人体的血管隐藏在皮肤之下,它是否健康从体表看不出来,但可以摸出来。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肢血管健康状况。
位置: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点
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似有似无,主要与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有关。
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突然发生了变化,或者左右两侧强弱不对称,可能是腿部血管出现了问题。
- 不对称: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
- 双侧都减弱: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要警惕大腿部位的动脉等位置相对较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三高”人群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要多关注足背动脉搏。
6个天敌加速血管硬化血管硬化以前是个“老年病”,近年来却日趋年轻化,临床上最小的患者只有十几岁。
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血管壁上沉积,血管都会走上“硬化”之路。这个过程有快有慢,下面这5个血管天敌会加速它的硬化过程。
1、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脑动脉硬化。
2、“四高”饮食
高糖、高油、高脂、高盐这“四高”饮食,是血管的头号天敌,它们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也容易导致胆固醇、血脂等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
3、熬夜
长期熬夜,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极易诱发中风甚至猝死。
4、吸烟
烟草是公认的心血管敌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5、久坐
久坐不动影响血液循环,体内的代谢垃圾无法及时排出,逐渐累积,可能损伤血管;坐着的时候下肢肌肉活动会基本关闭,新陈代谢减慢,不可避免要变胖,血管容易被慢慢被堵塞。
6、坏情绪
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老生气、压力大,血管也容易变硬。实际上,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过大有关。
5招养出“Q弹”好血管好血管是光滑、有弹性、通畅的,想要养出这样的血管,不妨用好下面几招。
管好腰围和体重
体质指数(BMI)最好控制在18.5~24,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大于24为超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大于28则属于肥胖,需要减肥。
另外,男性腰围最好<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否则内脏脂肪可能超标,对心血管不利。
吃点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深海鱼中富含有益心血管的欧米伽3脂肪酸(鱼油),建议每周吃2~3次。
提供1克欧米伽3脂肪酸
所需海产品重量
品种 重量
金枪鱼 340克
三文鱼 71克
沙丁鱼 85克
鲅鱼 241克
青鱼 57克
生蚝 227克
鳕鱼 355克
帝王蟹 241克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实验室
每天走六千步
很多心脑血管专家都是坚持锻炼的高手,比如胡大一教授坚持“日行万步”12年,在西藏阿里高原地区时也不间断。
慢跑、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增加机体对氧气的吸入、输送和使用,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或行走六千步。
绿茶代替饮料
绿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
建议每天喝1~2杯绿茶,冲泡时的茶水比以1:50为宜,如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
久坐族要常抖腿
抖腿这种令人“讨厌”的动作,其实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抖腿可增加腿部供血,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
这虽然为久坐族提供了一个保护血管的懒方法,但不能代替定期锻炼。
当然,仅做上面这些还不够,40岁以上要注意定期体检,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出现异常,须及时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最后,熊小知要提醒所有人,身体不舒服一定有原因,千万别用“年纪大了”当理由,否则可能会给疾病可乘之机。
本期编辑:张杰 美编:靳丰华
致读者
每周日与你见面的熊小知,2018年又多了一种与你“相遇”的方式——
经增补知识点、重新绘制漫画后,满载45篇精选文章、共376页的图文科普书《熊小知说健康:医点就通》正式出版了。
生动的医学科普×漫画配图×指导详解,把这本会卖萌的医学科普书带回家↓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