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健康乡村,基层医生培训|农英教授: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文 / 龙汇说健康
2020-12-19 09:4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而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生该如何应对这一令人头痛的疾病?

本期精彩回顾农英教授重点围绕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与转诊等方面,详细解读了2018版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要点已经整理好啦,快来一起学习吧!

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

1.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呜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证据: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

●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每日监测PEF2次、至少2周);

●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

●运动激发试验阳性(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使用标准剂量的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FEV1降低≥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检查中的任何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如何进行病情评估?

1.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控制水平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评估内容包括对目前哮喘症状控制和未来发作风险的评估。

2.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情严重度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时其程度轻重不一,故应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3.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评估:无肺功能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采用ACT问卷评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ACT简便、易操作,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4.其他评估:包括患者是否有合并症、触发因素、药物使用情况、未来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

支气管哮喘如何治疗?

一、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常见药物:

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控制类药物:即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应用的药物,包括ICS、ICS/LABA、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抗IgE单抗、全身激素等;

二是缓解类药物:急性发作时可按需使用,包括吸入或口服SABA、福莫特罗、全身性激素、SAMA、短效茶碱等。

(2)制定哮喘治疗方案:

①初始治疗方案:一旦哮喘诊断明确,应尽早开始哮喘的控制治疗,对成人哮喘的初始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②长期治疗方案:整个哮喘的治疗过程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评估,观察疗效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的升降级参照下表进行选择。

③升降级治疗原则:

a升级:

◆持久升级治疗:适用于在当前治疗级别不能有效控制的哮喘患者,且排除了上述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

◆短程加强治疗:适用于部分哮喘患者出现短期症状加重,如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季节性变应原暴露时。

b降级:

◆哮喘症状控制且肺功能稳定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

◆选择合适时机,避开呼吸道感染、妊娠、旅游等;

◆通常每3个月减少ICS剂量25%~50%是安全可行的;

◆每一次降级治疗都应视为一次试验,一旦症状恶化,需立刻恢复到原来的治疗方案。

2.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脱离过敏原、戒烟、有规律的运动、去除职业相关哮喘因素、健康饮食等。

二、急性发作期哮喘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合理氧疗、适时足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治疗流程如下图。

支气管哮喘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

支气管哮喘的转诊分为两种情况:

1.紧急转诊:

当哮喘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程度急性发作,经过紧急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时应考虑紧急转诊。

2.普通转诊:

(1)因确诊或随访需求需要做肺功能检查(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等);

(2)为明确过敏原,需要做过敏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检查;

(3)经过规范化治疗哮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