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喘息就是哮喘吗?听听专家怎么讲
如何诊断和治疗?
你是不是也曾因孩子不停地喘息,而担心是不是得了哮喘?你是不是也分不清喘息和哮喘?你是不是也搞不懂喘息如何治疗护理?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的张磊医生,为我们一一进行解答。一、喘息不是疾病,是一种症状喘息的主要表现是呼吸过程中持续的哮鸣声,这也是临床中许多疾病的重要表现。喘息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很高。有研究显示,在9490名欧美儿童中,32%都在既往的6个月里出现过喘息症状。另一项在美国儿童中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则表明,49%的儿童都曾发生过喘息。临床中较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如RSV感染,以及哮喘。其他原因还包括气道畸形,如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血管发育畸形、肺结核或肿瘤、支气管异物、胃食道反流伴有或不伴有微量吸入等等。而学龄前喘息的原因则主要有两个——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其中,最常见的是毛细支气管炎,常在春冬爆发。主要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关,也是最易引起重症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包括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等等。且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那么,哪些儿童更容易患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呢?张教授为我们列举了一些先天性发育不良和先天性缺陷因素:危险因素包括过敏性疾病史(如湿疹或过敏性鼻炎)或直系亲属中有哮喘病史。
治疗时可以采取低剂量ICS及按需SABA控制。
■ 哮喘预测指数(API)API能有效预测3岁以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如果API呈阳性,则预示着孩子在6~13岁时发生哮喘的可能增加4~10倍。而API呈现阴性的儿童,95%都不会在日后发生哮喘。”张教授讲道。判断API为阳性的指标包括:在过去1年内喘息≥4次,且有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
四、预后情况此外,我们还要了解,哪些因素能够增加与哮喘相关的死亡风险?
既往有过严重哮喘发作且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过去一年中频繁因哮喘住院或急诊治疗;
正在口服激素治疗或近期刚刚停用口服激素;
从未使用过局部ICS治疗;
SABA过量使用;
有精神疾病史或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和/或哮喘治疗不佳;
伴食物过敏。
总结
婴幼儿喘息是一种症状,有普遍性和病因多样性的特点;
婴幼儿喘息症状的鉴别诊断不能用“难治性哮喘”以一概全;
要注意对有特异性特质的婴幼儿进行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干预;
强调API的价值,及其对哮喘预测的意义;
短期高剂量和长期维持的ICS治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 ◆ ◆
本文综合整理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张磊副主任医生的《儿童哮喘与慢性咳嗽的诊治》精品课程,旨在解决儿童哮喘与慢性咳嗽的一系列临床常见问题。张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医生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分会气管镜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分会儿科呼吸影像协作组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科专委会秘书,中国妇幼微创协会儿科气管镜介入协作组青年常委。讲课专家: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