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文 / 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
2019-05-20 17:12

导读:这是一篇来自我院呼吸内科医生的诊疗日志,在世界哮喘日来临之际,希望能对哮喘患者生活中出现的“该怎么办?”有一定的帮助。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就是反复感觉“出不了气”(PS:呼吸困难),为了这个病,庄稼也不种了,反复在各个医院看医生。他告诉我,最近一次去教学医院,开始说他是心脏的问题(PS:他心脏真的也有问题),后来心内科的医生把他转到呼吸内科去,说他是肺上的问题,治来治去感觉当时好些,现在又犯病了,说话间,病人很惊恐:“医生,你看,我现在又出不了气了!你看我这是怎么了?”

经过仔细问诊及查体,我们诊断他患的是“哮喘”,给了规范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开心出院回家。

PS:当然,之后在哮喘的治疗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期我们会继续追踪。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哮喘病人的“该怎么办?”,希望以下的总结能够让大家对“哮喘”的认识更加清晰一点。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哮喘主要有三个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1、急性发作期:主要是突然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突然发生或以前的咳嗽、喘息、胸闷突然明显加重。这个时期需要大家及时就医。还没看到医生之前可以用“万托林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药物吸入,有条件的可以吸氧。此期的发作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接触过敏原(比如前面说的病人,他总是在闻到不好的气味之后突然发作)。当然还有一些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非变应原,之后我们说到的“哮喘日志”还有“过敏原检测”可能可以帮到您。

2、慢性持续期:虽然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率和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自查病情控制是否如同想象一般理想。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上面这个表格可能会把您看晕,通俗地来说,当您前面的呼吸不畅、咳嗽、胸闷已经没那么严重,您觉得已经完全好了(其实是万里长征开始的第二步),医生可能会带您和家人认识以下的药物: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当然还有未列出的药物。但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此期您一定要严格执行医生为您制定的治疗方案,并且定期复查肺功能检查(PS:肺功能检查是一项吹气的无创检查,并且没有任何辐射。另用药请遵医嘱)

此期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尤为重要,可坚持记“哮喘日记”,您可以想象您在记录肺的“血压”或者是“血糖”,这样安慰自己后是不是更加容易接受呢?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哮喘日记”


过敏原检测很多医院都可以做,我院也在开展,检查方式多种多样,目的在于帮助病人找到引起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因素,脱离并长期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哮喘最有效的措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朋友总希望用药控制后能够随便接触过敏原,至少目前短时期是无法办到的,就像火灾的时候幻想能够突然的水火不入一般不现实。

研究表明,通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控制率可达95%,成人可达80%。哮喘是有停药的可能的,但前提一定是在靠谱的医生严密的随访和复查下医嘱停药,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发作的痛苦。

3、临床缓解期:指病人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到了此期医生一般会根据肺功能结果考虑降级治疗或者使用单药或者双支扩了。我们也将欣喜地恭喜您。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所以,哮喘并不可怕,我们的科学家、医务工作者们在和它反复交手的路上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只要您坚定信心,严格用药,猛虎必将驯服。

声明:上述药品请遵医嘱用药。

呼吸内科简介

医生,我有“哮喘”,该怎么办?

呼吸内科位于住院部B区三楼,开放床位60张,现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8人。科室拥有进口Drager(有创、无创)呼吸机、日本纤维支气管镜、机械振动排痰机、高频振动雾化机、肺功能检查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症支气管哮喘、肺炎、气胸、肺癌、肺结核、肺脓肿、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同时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纤支镜检查+治疗、胸腔穿刺+胸膜活检等微创检查,极大的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长期随访及定期患教工作,大大提高了呼吸系统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开展肺癌的早期筛查,利于肺癌的早诊早治。对肺栓塞、间质性肺炎、血管源性疾病肺损害、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针对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极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率先在国内开展高流量吸氧,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依从性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