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凯生教授 | 哮喘的全程管理:诊断、治疗和随访

文 / 健康界
2019-05-09 16:29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什么是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病和糖尿病,其特点为潜伏期长、病程长,导致患者功能减弱或丧失。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和慢阻肺。与其他慢性疾病相比,哮喘年龄发病更早,伴随患者的时间更长。其他慢性病发病大多在40岁以上,而哮喘从出生就开始了。曾经有个病人50岁,哮喘时间50年,他一出生就得了哮喘,哮喘伴随他到了50岁。

总的来说全球哮喘病人是不断增加的,全球有3亿人患哮喘,中国有3000万哮喘患者,总体来讲,世界哮喘病的控制水平不够理想,中国也一样控制不利。哮喘控制不佳的危害有肺部感染、活动受限,甚至死亡等。

哮喘的诊断

对于典型的哮喘通过症状就可以诊断。

哮喘的典型症状有三点:

  1. 1.反复性: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可能3分钟前好好的,突然间就哮喘;

  2. 2.弥漫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就像吹哨子一样;

  3. 3.可逆性: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不像慢阻肺,这种病的呼吸困难始终存在,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喘息。

  4. 对于非典型的哮喘需要实验室检查。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昼夜变异率>10%,或周变异率>20%。

  5. 相关诊断试验的临床意义:

  6. 肺功能测定:有助于确诊支气管哮喘,也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

  7. 痰嗜酸细胞计数呼出气NO: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可作为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标记物,有助于选择最佳哮喘治疗方案;

  8. 过敏原皮试血清IgE测定:可证实哮喘患者的过敏症状,帮助了解导致个体发生和加重哮喘的危险因素,也可帮助筛选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

  9. 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10. 心脏病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炎、气道的良恶性肿瘤等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这就需要鉴别诊断。

  11. 哮喘的治疗

  12. 1.哮喘治疗的目标

控制哮喘症状,维持正常生活活动水平;

减少未来急性发作,减少固定气流受限和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2.预防急性发作和控制症状的管理环

哮喘管理应为一个连续的循环,包括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和回顾治疗反应。

评估包括是不是哮喘、症状程度怎么样、肺功能怎么样等等。评估以后需要用药,用药后要进行随访看看治疗效果怎么样,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3.国际哮喘防治指南

2019GINA阶梯治疗方案(成人)

(1)控制性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支气管哮喘时的气道炎症,达到和维持对哮喘病的临床控制,需要长期每天规律使用。

  1.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轻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首选。

  2. 2.ICS+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首选。

  3. 3.白三烯调节剂。

  4. 4.茶碱缓(控)释剂。

  5. (2)缓解性药物

  6. 这类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而缓解哮喘症状,不宜长期单一应用,应当按需使用。

  7. 2019年GINA

  8. 首选:低剂量ICS+LABA(福莫特罗)

  9. 其他可选: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

  10. 吸入治疗的优点

  11. 1.作用直接;

  12. 2.起效迅速;

  13. 3.局部药物浓度高;

  14. 4.所用药物剂量小;

  15. 5.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指南指出:

哮喘治疗需要规律的长期治疗,当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且肺功能恢复并维持平衡状态,才可考虑降级治疗。

如降级过度或过快,即使症状控制良好的患者,其发生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也会增加。

完全停用ICS有可能增加急性发作的风险。

哮喘患者的随访管理

达到哮喘控制后,必须持续随访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并确立治疗的最低级别和最小剂量,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费用,提高治疗依从性,当哮喘症状加重则应升级治疗。

  1. 1.使用ACT问卷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2. 2.急性发作后必须在一周内随访一次。

  3. 随访时间:

  4. 首次访视:1月=3月→二次访视:3月-12月→再次访视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1:了解并避免接触哮喘发作诱因

不同哮喘患者诱因可有明显差异,应帮助患者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诱因,并极可能避免接触,或提前预防。

常见的哮喘发作诱因包括天气变化、动物皮毛、花粉等。

健康教育2:哮喘病情的自我评估和监测

相关只能推荐哮喘患者使用以下两种病情监测工具:

  1. 1.哮喘控制测试(ACT)

  2. 目的: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哮喘控制水平,以便及时就医或调整治疗策略。

  3. 2.呼气峰流速值(PEF)监测

  4. 目的:每日自我PEF监测可让患者了解其支气管通气情况,有助于患者及早识别其急性发作先兆,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4:了解哮喘药物治疗常识

健康教育5: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1. 1.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

  2. 2.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3. 3.指南强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4. 4.应以实物教学让患者反复练习,以提高其正确使用率;

  5. 5.可引入视频教育模式,提高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率。

  6. 健康教育6:治疗依从性教育

  7. 影响哮喘治疗依从性的常见原因:

  8. 1.对疾病认识欠缺,认为症状缓解后无需再服药;

  9. 2.对激素治疗存在恐惧,担心长期使用有副作用;

  10. 3.吸入装置使用方法不正确,用药指导不到位;

  11. 4.经济能力无法负担,尤其是收入较低患者;

  12. 5.药物使用便利性不佳,导致患者遗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