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说:慢性支气管炎除了咳嗽还有什么症状?中医是怎么治疗的?

文 / 十话声
2018-05-15 14:50

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最显著的就是吸烟的人时不时就会咳嗽。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很容易导致吸烟者患上慢性支气管炎,而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之一,那患慢性支气管炎还有什么症状呢?中医可以怎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呢?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有哪些?

1、咳嗽

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喘息或气急

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二、中医是怎么治疗的?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其标在肺,基要在肾。就是说,看起来咳嗽是肺部疾病,但本质是肾虚,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宣发,肾主纳气。病情急骤时,以宣肺清热、平喘、豁痰为治,病情缓解时以补肾、纳气、益精、养气为治。

1、实证

(1)外寒内饮。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2)痰湿内聚。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3)燥热伤肺。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

(1)脾肺两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芪,祛邪而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陈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2)肺肾两虚: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山芋肉、诃子肉、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与肾气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芋肉、泽泻,补养肾阴。共成温补肺肾之剂。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除了可用中药治疗,亦可用中成药来治疗,如百令胶囊,可补肺肾,益精气;特一止咳宝片,宣肺祛痰,止咳平喘。还可以用食疗方来治疗,如海蛰芦根汤:海蛰100克、鲜芦根60克,洗净共煎吃汤。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痰黄、胸闷气急、口干便秘患者。

三、常见治疗疑问解答

怎么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以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耐寒能力,以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患上慢性支气管炎会经常咳嗽,其病程也不短,所以大家在平时要做好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措施,吸烟者最好就是戒烟,若是已经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的朋友就要及时去治疗,以便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