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隐痛,竟然是哮喘
李大伯今年60岁,近一个月来有种隐隐的说不出的胸部隐痛,另有胸闷的感觉。到医院做了各项检查之后,竟是支气管哮喘。冬季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对于哮喘我们该如何早发现、早治疗呢?
专家介绍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苏楠医生
哮喘是什么?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哮喘的表现
哮喘发作的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可以突然发生。当遇到一个强烈的环境刺激后,患者突然出现支气管的痉挛收缩,使人感到呼吸困难,甚至缺氧窒息。如果不能迅速缓解收缩的支气管,改善缺氧就会导致死亡事件,这就是哮喘的危险之处。所以哮喘患者要重视平常的治疗,并且要规范要长期,才能使急性发作的风险降低。
引起哮喘的原因
假如家族中有患上某种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基因,再遇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比如花粉、动物皮毛、环境刺激物、雾霾、汽车尾气,还有病毒和细菌,以及某些食物或添加剂等,就会在某一个年龄段诱发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基因和环境致敏物对于哮喘的发病同等重要。基因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避免外界环境致敏物的刺激,从而可以延缓疾病的来临。假如家族中有这种患上某种疾病的薄弱基因,这种事实目前是改变不了的,也许将来可以利用高科技修复某些薄弱基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那么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开那些诱发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尽量使疾病来的晚一些。
哮喘如何预防?
1.过敏因素
有30%~40%的支气管哮喘者可查出过敏原。尘螨、猫狗等动物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
2.非特异性理化因子
如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咳嗽,在气道高反应的基础上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微生物感染
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呼吸道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更易引致小儿哮喘发作。
4.过度劳累
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
5.精神因素
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诸如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
6.职业性因素
这方面涉及面广,如制药工业、化工企业中工作的工人,对某些药物或原料过敏,医护人员对某些药物过敏等。
7.气候因素
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天气突然变化或气压降低,都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支气管哮喘的预防重点在于缓解期的调摄养护。
综上所述,哮喘病人应做以下预防:①体育锻炼;②呼吸调整;③避免诱发因素;④饮食调养;⑤食药预防。
名医坐堂
网友小坏蛋:去年得了一场重感冒,感冒好了以后感觉整个上呼吸道,一呼吸就凉凉的,而且一直是吐白痰,严重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这喉咙被堵的都难以休息,只能清喉咙、胸闷气短,请问这是哮喘的表现吗?
苏楠医生:有些人是感冒后气道受到损伤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经过4周至6周的修复可以自愈,临床上称为“感染后咳嗽”,这种患者给予对症止咳治疗即可,不需要大量服用抗生素。但是有些人是由感冒诱发了哮喘,则需要进行肺功能和激发试验或舒展试验的检查,排查是否有潜在的哮喘。如果有可疑还需完善哮喘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治疗。
网友小火车:今年8月1号的时候开始咳嗽,咳嗽之后就吃了药,半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好,去医院拍了胸片,说肺部没事,然后又开了药,没过多久好了,到了9月份估计是着凉了,又开始咳嗽。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请问接下来该怎么治疗呢?是不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了?
苏楠医生:对于这种反复咳嗽超过八周以上,经过正规的气管炎的治疗以后仍然不能够好转的,我们临床上把它称之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包括了一大类疾病,需要在临床上进行鉴别。
还有一些人每次感冒以后,都要咳嗽两三个月不好,然后慢慢的自己也能好,下次感冒又这样,对于感冒后长期咳嗽不好的这种患者,我们都需要做一些检查,就是要筛查一下咳嗽变异性哮喘。我们建议他去医院做个肺功能,做个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者做个舒张实验,如果说有可疑的征兆,我们就要完善那些哮喘的相关检查,如果能证实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那就应该按照哮喘正规治疗。
网友老三:慢阻肺患者在家里如何吸氧?
苏楠医生:慢阻肺的患者跟哮喘不大一样。慢阻肺主要还是由于吸烟对气道的慢性炎症损伤,而且它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性的损伤,也会影响到肺的氧合,所以慢阻肺的病人到了终末期常常会出现缺氧的状态,所以对于比较重的病人,氧分压比较低,医生会建议他在家里进行氧疗。用数据来说话,研究发现长期不间断吸氧要优于单纯夜间吸了几个小时的,单纯夜间吸氧几个小时的又好于不吸氧的。所以总体来讲,对于慢阻肺来讲吸氧的时间越长越好。一般要是按照24小时来算,我们要求至少每天达到15个小时以上,这样吸氧的时间才能够改善你的生存质量,或者延长你的生存时间。
- END -
编辑 | 尹媛
统稿 | 阿朗、姝寰
责任编辑 | 张磊
实习编辑 | 王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