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经常戴耳机会导致耳聋吗?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耳机保护听力?

文 / 百年传承健康养生
2021-03-31 10:43

前不久发布了读完首份《世界听力报告》,你会发现对听力损失误解那么深这篇文章,其中提到长时间戴耳机等娱乐性设备导致年轻人听力下降的风险越来越高。有粉丝就问我,自己戴耳机导致轻微的听力损失,后期是不是会“聋”?

粉丝咨询

这位粉丝的问题并不是个例。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孙,延续了大学时候的习惯,除了工作,平时喜欢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空余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看短视频,尤其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最近,她发现开会讨论时,总是听不清同事的之间的话,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听岔误会的情况,心里很郁闷!于时,他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了一番检查,结果证实他双耳听力有下降的迹象,小孙说“只要在开会的时候,同事声音稍微压低点或者在嘈杂的环境就听不清楚,医生说是因为戴耳机造成了听力的下降”。

除了案例,耳机对听力的损害也有科学数据的支持。

  • 美国科学家在1998年就六至十九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其中百分之十五有听力受损症状,而这与他们长期使用耳机有很大的关系。

  • 我国科学家对平均年龄在二十三岁左右的受试者研究发现,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1小时、1-2.5小时与对照组相比,就会有显著的听阈差异。

那么戴耳机导致的导致轻微的听力损失,后期是不是会“聋”呢?

答案是会。听力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噪声。噪声性听力下降可分为慢性与急性。

  • 急性损伤就是近距离、突发性的强噪声,比如爆炸声。

  • 慢性损失,就是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听力损害。例如长时间听耳机,声压集中地传递到鼓膜上,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而且加上长期过量的刺激,容易致使内耳毛细胞受损,最终导致了听力下降。由于内耳毛细胞的无法再生,因此噪音对听力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同时,这一类听力受损一般首先出现的是高频听力下降,而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频率并未受影响,所以早期常被忽视,不进行及时干预。只有当听力损失向低频延伸,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主观感觉的“听不见、听不清、听不懂”,使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耳机听东西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通常要多年之后才能够显现出来,也就是明显感觉到自己变“聋”了。

咨询的粉丝听力检查结果,高频已经中度听损

面对听力损失风险,该怎么正确戴耳机呢?

几年前中国青年报社针对耳机做了一次联合问卷调查,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50.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使用耳机时音量过大

  • 49.1%的受访者有长时间使用耳机的习惯。

耳朵没有开关键,听力无法关闭,我们必须要有自我听力保护意识,才能减轻耳朵的听力负担。

1.佩戴耳机,遵循国际公认的标准“60-60”原则:

耳机的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2.睡觉时不要听耳机。

睡觉时,如果戴耳机的耳朵压在枕头上的话,会损害耳廓,并加重对鼓膜的刺激。同时,万一睡着没有把耳机摘下,戴耳机的时间就会延长。

3. 耳机有“沙沙声”或只有一边有声音时不宜佩戴。

如果继续使用,长时间可能导致听力的不平衡。

4.不要在嘈杂环境戴耳机听音乐、视频

5.尽量选择有降噪功能的头戴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加安全。

6.不要长时间煲电话粥

打电话时不要超过3分钟,(如果不涉及隐私可以使用外放音。)

7.适度做耳保健操

8.做个有心人,症状早发现
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特别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最后,提醒大家,除了戴耳机,在日常生活中,这9个生活习惯也是十分伤害耳朵听力:

  • 长时间“煲电话粥”

  • 经常掏耳朵

  • 经常泡吧、去KTV

  • 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 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 滥用抗生素(耳毒性药物)

  • 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 对感冒、鼻炎、咽炎不理会

  • 长期有负面情绪

听力有时就像我们每日呼吸的空气,在失去时方知重要,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都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必要时配备助听设备,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我是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