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多,肾虚!国医名家干祖望的医案,补肾收鼻涕,引人深思

文 / 纽小澳健康小护卫
2021-01-24 09:55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方剂学》、《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关于鼻炎、鼻涕多这个事儿。

鼻涕多,我们很自然会想到鼻炎。

大部分的鼻炎患者,也的确是鼻涕直流。

但是,你按照鼻炎去治疗,真能把鼻涕给收住吗?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儿——爱流鼻涕,可能和鼻炎毫无关系。

这话,不是我说的。他是干祖望说的。

干祖望是谁,他1912年生人,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中医耳鼻喉科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这么说,我们今天搞中医耳鼻喉科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算作是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孙。

来,我给你说一个,干祖望老先生早年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孩子,姓丁,男孩,当时才8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鼻涕出奇地多,一年四季流不停。一开始,鼻涕还比较清,后来开始变得有些稠浊。但好在,孩子呼吸尚可,

一开始,患儿父母就认为,孩子一定是有鼻炎。于是,就张罗给孩子治鼻炎。不少医院也说,这就是鼻炎。但是按照鼻炎治疗,压根儿无效。

鼻炎这么难治吗?无奈之下,父母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干祖望老先生。

刻诊,见孩子脉平,舌苔薄,鼻腔有分泌物,鼻前庭红赤粗糙,湿润,没啥特别之处。

当时,干师就问,说孩子除了鼻涕特别多,还有别的症状吗?

父母回忆说,孩子爱尿炕。别看八岁了,还是尿炕,而且容易出汗。似乎是出汗一多,鼻涕就跟着多。

干师闻听,摇头道:这哪是什么鼻炎啊!今世之为医者,不明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怪不得孩子受苦啊!

接着,干师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乌药5克,山药10克,百合10克,诃子肉10克,益智仁10克,一共是七剂。

这个药,患儿用了二十多剂。父母说了,流鼻涕和尿炕的现象大大缓解。

这时候,干师尊原方之意,稍作加减,去掉百合,加入五味子、乌梅各10克。

就这样,患者连续用药40剂,鼻涕的分泌量已经和常人无异了,不再尿炕了。干师最后处方,黄芪10克,白术9克,防风6克,山药10克,桑螵蛸10克,诃子肉1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10克。

到最后,患儿完全恢复正常。一家人对干师感激不尽。

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分析分析。

干师作为中医人,他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是,孩子的鼻涕多,问题不在鼻炎,而在于肾气弱。

什么意思?你看这小孩,八岁了,还尿炕呢。这说明什么?说明肾气弱,收摄失常。对不对?

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肺和肾两脏,在功能上紧密相连。肾气虚弱,你的肺气就失常。说白了,肺气就弱,该收的东西,肺气收不住。

比如说这小孩,爱冒汗。肺主肌表啊。肺气虚弱,管不住腠理毛孔,他就爱冒汗呗。还有,这孩子流鼻涕,那也是肺气虚弱,津液不得输布,化为痰浊,从肺窍流出来。

总之,你把流鼻涕、多汗、遗尿这三件事儿归纳在一起看,就不难发现,是肾气亏虚,肺肾不足,收摄失常所致。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啊。

现在,我们看看干师最初给孩子开的配伍——

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乌药5克,山药10克,百合10克,诃子肉10克,益智仁1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玉屏风散和缩泉丸的合方加减。

黄芪、白术、防风,这个是玉屏风散。你孩子不是肺气虚弱吗?那就用黄芪补益脾肺,用白术来健脾,用防风来祛风,起到补肺气、固肌表的作用。这就能让肺气如常,收住汗液和鼻涕。

乌药、益智仁、山药,这是缩泉丸。你孩子不是肾气不足吗?乌药暖肾散寒,益智仁固肾缩尿,山药收摄脾肾。这就能减缓尿频的问题。

两组药,一个在上头,管肺,一个在下头,管肾。这就是肺肾同治。

在这个基础上,配诃子肉。诃子肉,也是敛肺收摄的。再加百合,入肺经,润肺燥,以免白术、防风等品伤肺阴。肺是娇脏啊,而且患者还是小孩子,不得不小心。

此后,干师在这个基础上稍作加减,但是总体离不开上述思路,都是肺肾同治。

这个医案,是干祖望老师非常有名的一张医案。业界有人称医案患者所病为“多涕症”。其实,现实生活中,拿此病当鼻炎治的人,太多了。干祖望老师就曾经认为,老人流鼻涕,尿频,以及小孩到了冬天就大鼻涕直流,这个和鼻炎几乎没关系,完全是“肺肾阳虚,七窍缺温煦之照;垂髫皓首,五液乏摄纳之权”。这样的一种认识,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伙借鉴、参考。

这篇文字,我承认,不能起到完全的治疗借鉴作用。毕竟,很多时候,面对流鼻涕,我们还是需要辨证施治。它到底是不是鼻炎,需要经过认真的检查和辨别。但是,它至少给了我们一种思路。这就是,如何从肺肾两脏入手,改善多涕之症。鼻涕直流,可能就源于肾虚。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一条新路,我们必须有所认识。

文中配伍,仅供抛砖引玉。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宜盲目照搬。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