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鼻塞、流鼻涕,5大丸药配方,难以得见,一定收藏

文 / 养健君
2019-03-06 16:33


1.桂枝茯苓(丸)汤

史某,女,19岁,学生,2000年9月5日初诊。主诉鼻塞流黏稠脓涕,反复发作3年,加重7天。患者3年来,经常感冒,鼻塞不通,流涕,后渐加重,分泌物变稠呈黏液脓性涕,有异味,伴有头昏脑胀,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头部沉重有压迫感,前额部时有钝痛,每遇受凉则上述症状加重。经半年多治疗无效。1周前又因受凉使上述症状加重而来诊。查:鼻腔黏膜肿胀充血,中鼻甲肥厚,中鼻道变窄,有积脓。舌质淡红,边有斑,舌苔微黄而腻,脉浮而数。方用桂枝茯苓(丸)汤加味。

处方:桂枝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芍药10g,金银花10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黄芩10g,薄荷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服药6剂后,脓涕明显减少,鼻塞及诸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效不更方,上方随症加减,共服药18剂,诸症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麻黄汤

党某,女,49岁,1997年7月5日初诊,诉3年前因感冒继发鼻窦炎,症状加重后治疗,曾用中西药治疗症状好转,停药后症状又复,近日感冒,经治后,惟头痛,鼻塞不除,刻诊:前额头痛甚,鼻塞不通,流清涕,无汗,口略干,不欲饮水,大便干2-3日1行,舌苔薄白,脉略浮。辨证属风寒袭肺,鼻窍不通,治当宣肺开窍散寒。方用麻黄汤加味。

处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辛夷10g,苍耳子12g,白芷10g,美活9g,生地12g。

二诊:服药3剂后,头痛基本消失,鼻塞已通,不再流鼻涕,原方继服。

三诊:又服药3剂后,头痛消失,鼻塞已除。又服药6剂,诸症悉除。前后服药20剂,从未大汗,仅微微汗出。半年追访,病未再发。

3.小柴胡汤

患者,男,19岁,学生,2003年2月10日初诊。述3年前始鼻塞,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易感冒,病情时轻时重,重时有鼻塞流黄涕,在某医院诊为慢性鼻窦炎,服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10天前患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发热、鼻流黄涕症状消失,但仍时有头痛头晕,前额部有胀痛感,午后加重,嗅觉减退。患者面色苍白,舌质红,舌边有齿印,舌苔薄黄腻,脉濡数,上颌窦轻度压痛。鼻窦X线摄片示:上颌窦及筛窦、额窦黏膜肥厚。证因素体气虚,卫气不固,外邪侵袭,日久郁而化热生火,上熏清道,灼津成浊,鼻窍壅塞所致。治宜清热化浊通窍,兼以补气固表。方以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法半夏12g,黄芩12g,川芎12g,党参12g,苍耳子12g, 辛夷9g,白芷12g,藿香15g,僵蚕12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二诊(2月21日):服上方10剂后,头痛头晕减轻,舌质淡红,舌边仍有齿印,舌苔薄白腻。上方加羌活12g,继服。

三诊(3月3日):又服药10剂后,诸症消失,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去黄芩、僵蚕、辛夷,加白术12g,黄芪24g,继服15剂,补肺益气固表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4.真武汤

向某,男,13岁,1995年10月2日初诊。患鼻窦炎病3年余,曾多方求治罔效。现症:鼻塞,涕黏白量多,嗅觉减退,头昏痛,畏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软,精神不振,舌质浅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肾阳不足,寒水上泛。治宜补肾壮阳,散寒行水。方以真武汤加味。

处方:茯苓12g,制附子10g,白术10g,白芍10g,白芷12g,细辛6g,辛夷10g,生姜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服药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此方加减治疗半月,诸症悉除。

5.当归贝母苦参(丸)汤

陈某,男,7岁,2009年12月2日初诊。长期鼻塞不通气,流涕头晕,无发热咳嗽,食欲可,汗少,舌淡红,舌苔少。曾作CT片示有鼻窦炎。方选当归贝母苦参(丸)汤加味。

处方:当归9g,大贝母10g,苦参10g,蝉蜕9g,僵蚕9g,金银花9g,连翘9g,玄参15g,姜黄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分服3次

服药5剂后,已通气,已不流涕,舌淡红,舌苔薄少。药已中的,继用前方加减巩固疗效。5剂后以感冒来诊时,了解鼻窦炎症状已消失,未复发。

我是养健君,个人微信:ach513,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