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治疗,只是对症用药还远远不够,这三个误区你一定也有
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交替袭来……甚至引发哮喘,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或许与你的误区有关。
误区一:感冒鼻炎,傻傻分不清
过敏性鼻炎全球发病率10%~15%,国内部分地区达40%,可发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居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病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鼻黏膜的易感性、抗原物质等相关因素有关。而急性鼻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感冒、“伤风”。过敏性鼻炎分季节性和常年性两大类,均表现为喷嚏连连。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亿的变应性鼻炎(俗称过敏性鼻炎)患者,这些人中有七成被当做感冒治疗。
因为症状类似,小编身边很多人都会将过敏性鼻炎当感冒,一有鼻塞喷嚏等不适就吃“感冒药”。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简单鉴别方法:
感冒可伴有发烧,过敏性鼻炎通常无;
感冒通常无眼睛、耳朵、鼻腔瘙痒,而过敏性鼻炎经常有;
过敏性鼻炎通常在接触了某些物质后发作或有明显的季节性,感冒无;
感冒通常一周内可以自愈,而过敏性鼻炎通常持续数周、数月甚至常年发作。
若无法自行判断,应及时就医。
吃感冒药,有时能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这是因为,一些感冒药含抗过敏作用的药物成分。此外,一些感冒药含有麻黄碱,能使血管收缩,让鼻子呼吸更畅顺,缓解不适。但若长期高频率摄入麻黄碱,往往因鼻部血管壁缺氧,血光扩张物质生成增多,导致鼻黏膜充血,反而加重鼻塞症状。
误区二:不重视避开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性疾病,避免暴露于引发过敏的过敏原,其实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最好方法。
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3]等,过敏者应尽量规避,但又无法完全脱离复杂多变的自然的或污染的生活环境,使得避免接触过敏原难以实现,仅能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适应能力,再者就是养成戴口罩的习惯,来期待预防和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迁延性疾病,目前还有待一种便捷的、经济的、无毒副作用的根治方案,因此,在坚持正规治疗及维持治疗之余,合理饮食和锻炼,注意休息也显得尤为重要。
误区三:只“吃”药,好了就停
药物治疗,仍为过敏性鼻炎的首选疗法,有些患者自认为久病成医,一有不适就去寻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咪唑斯汀等抗组胺药物,吃完症状缓解就停药。这类药物虽能快速缓解不适,但炎症仍然存在,停药后容易复发。若长期发作,引发哮喘、鼻息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过敏性鼻炎应该严格遵医嘱接受规范治疗。总的来说,鼻腔局部应用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是首选,因其局部吸收起效快,安全性也很好。但鼻局部用药的手法要正确,长期高浓度使用会造成鼻出血和鼻黏膜萎缩;减充血剂能收缩鼻部血管以致迅速缓解不适症状,但连续应用应小于7天,最好按需使用,否则容易造成药物性鼻炎。
用药效果虽好,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那么,对付鼻炎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