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镜检查的所有知识,都在此文中
1、超声胃镜:超声胃镜实际上是胃镜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的结合,是普通胃镜检查功能的延伸。
2、普通胃镜:对应有痛胃镜,就是普通胃镜,做的过程中患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
3、无痛胃镜:无痛胃镜就是没有痛苦的胃镜,主要是在麻醉师的帮助下,通过静脉麻醉,让患者睡着了,做胃镜时完全没有痛苦,没有感觉。
2食管-胃解剖结构解剖老师李哲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和风险主要包括出血、穿孔、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咽喉损伤、下颌关节脱臼等,但常规检查发生几率都非常低,而且可以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谨慎操作尽量避免。
6胃镜检查胃镜是一根长度1~1.5米,直径约1厘米的软管,管子前端是一个灯泡和高清摄像头。
检查把内镜从嘴伸入到胃部,医生可通过摄像头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有没有异常,尤其是有没有癌症的征象。
2、检查后:1-2日应避免刺激性饮食,禁止吸烟饮酒,喝浓茶,以减少对胃黏膜创伤面的刺激3、检查后眼部可能会有疼痛及异物感或出现声音嘶哑,一般3-5天内会好转4、结合身体情况适当休息,不宜做剧烈运动5、检查后三天内可留意大便颜色是否正常,如果出现柏油样黑便,要及时就医。6、无痛胃镜的患者术后不能驾车,不能从事高空、精细作业以防意外1、胃痛胃肠镜术前要求同普通胃肠镜检查2、预约前需患者本人进行麻醉评估,可去止痛门诊评估麻醉禁忌症,无禁忌症签字盖章后正常预约3、无痛胃肠镜禁忌症包括(1)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2)张口障碍、颈项或下颌活动受限、矮胖体型者会影响呼吸道开放,不宜做无痛内镜(3)非呼吸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昏迷、肝肾衰竭、严重贫血以及高龄衰弱等一般情况太差者(4)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贲门、幽门和肠梗阻、呕吐呕血者存在潴留液反流误吸者,应先进行胃肠减压(插胃管)等预处理,排出潴留液后进行无痛内镜(5)孕妇不宜做无痛内镜4、麻醉方式采用的是静脉麻醉,术后24小时不可开车,不可进行登高等运动,不能签署重要文件等。9如何读懂胃镜报告看报告最下方的『诊断』
胃镜报告的图片和大段的描述文字,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
所以对于一般患者来说,要首先看位于报告下方的『诊断』(或诊断意见)。
没啥事儿的诊断有:
❶未见明显异常
❷慢性浅表性(或非萎缩性)胃炎
专家解读:未见明显异常就是一切正常。有些人的诊断中有"胃炎"两个字,但如果只是慢性浅表胃炎,且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基本等同于正常!
可能有问题的诊断:
只要『诊断』中不止有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炎一种,还有其他的诊断,如:
❶胆汁反流
❷糜烂
❸ 溃疡等...
专家解读:如果出现这类诊断名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判断具体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严重程度,再决定是不是需要治疗~
胃镜报告和病理报告一起看
有些可疑的异常,需要做胃镜时取一块组织(或切掉息肉)做病理活检,判断有没有癌变风险。
病理报告会晚于胃镜报告出来,和胃镜报告相辅相成,要结合『病理诊断』一起看。
01.慢性萎缩性胃炎:
危险程度: ★★☆☆☆
说明胃不止是浅表发炎,深层的分泌胃液的腺体也被破坏,甚至慢慢消失。
中重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02.肠上皮化生:
危险程度: ★★★☆☆
指胃受到损伤后修复过程中,长出了类似『小肠、大肠』的细胞。
这种异常细胞范围越广,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会逐步升高。
03.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危险程度: ★★★★☆
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比前两种情况都要更严重。说明一些细胞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异。
如果发展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离癌仅一步之遥。
04.腺瘤性息肉:
危险程度: ★★★★☆
这是胃息肉中,存在一定癌变风险的类型。具体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高。
当然,如果已经发展到胃癌,病理诊断会直接写明是哪一种『癌』。
无论哪种情况,在拿到报告后都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制定适合你的治疗和随访方案,防止癌变的发生,或减缓癌症的发展。
11胃镜优缺点对比普通胃镜
无痛胃镜
Q1:胃镜是否是一次性的?答:胃镜一根最便宜的都要十几万,贵的染色激光放大胃镜要上百万,不可能是一次性使用的。除非超级土豪任性,买一根专门给自己做,那另当别论。Q2:胃肠镜有消毒吗?能消毒干净吗?答:必须消毒啊,而且必须消毒干净。没消毒的话全世界每天几万人做胃肠镜,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会做几次胃肠镜,要是没消毒不是大家都被相互传染了,如果没消毒那几乎所有人都被感染了,这明显跟现实不符,现实中也从来没有报道说有人做胃肠镜被感染了。现在的胃镜都是防水的,直接都是浸泡消毒液中消毒,清洗后再消毒,消毒后再清洗烘干,所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消毒液中都活不下来。换句话说能消毒干净,而且医生也是带着一次性干净的橡胶手套给你做,做一个换一副手套。 Q3:为什么看到胃肠镜一个接一个做,中间都没停顿没看到消毒?答:一个内镜中心都有很多根镜子轮流用,就像一台电脑可以接很多个显示器一样,一台内镜主机也可以接很多种型号的镜子做。清洗消毒在另外一个房间,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清洗好的镜子会放在专门的无菌车上备用。Q4:胃肠镜是同一根镜子吗?胃肠镜有没有分开消毒?答:胃镜是胃镜、肠镜是肠镜。我们肠道比胃长,所以肠镜也比胃更长一些,但胃肠镜的构造是一样的。胃肠镜有专门分开消毒的,胃镜在胃镜的水槽里面浸泡消毒,肠镜在专门的肠镜水槽里面浸泡清洗消毒。 Q5:胃镜这么粗,有没有细一点的胃镜?答:有比较细的胃镜,跟筷子差不多粗,小孩子大部分用这种胃镜检查。但超细胃镜很细很小,做活检、做胃镜下息肉切除、做胃镜下肿瘤切除不是很方便,所以大部分成人还都是用普通胃镜做检查,有发现问题也可以直接处理,只有老人家不能耐受或者小孩才用小的超细胃镜检查。 Q6:胃镜只能从嘴巴插进去吗?答:现在大部分胃镜是从嘴巴进去,再从喉咙到食管里面,然后再把胃360度看一遍。当然超细胃镜可以从鼻腔进去经过喉咙到胃里面去。但从鼻腔进去如果是清醒做的话也是不舒服的。麻醉状态下做那是一样的。 Q7:有没有做起来不难受的胃镜?答:有的。现在很多医院都开展麻醉无痛胃镜,就是麻醉医生帮忙用一点镇静、镇痛药后去睡觉,睡一觉就做好了,中间不会有任何难受。但麻醉胃镜要增加500~600块钱,如果不怕疼的人忍一忍是可以省500~600块钱。当然如果做胃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等还是要在麻醉下做,单纯体检胃镜或者肠镜可以做普通的就可以了。Q8:那胃镜打麻药后会不会变傻?答:胃镜镇痛镇静药是快代谢型的,也就是说一两个小时就代谢了,从尿液中排出,很多人做完无痛胃肠镜5~10分钟后就醒过来了。目前没有关于记忆力下降或人变傻的报告,但做的当天可能记忆力会差一点,就跟刚睡醒一样懵懵懂懂的。跟其他普通开刀手术一做都是3~6小时比起来,胃镜麻醉明显时间短很多,普通开刀手术做了好几个小时都没听说有影响记忆力的报道,所以麻醉胃镜做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对记忆力影响是不大的。Q9:麻醉有没有风险?答:临床上做任何操作都不可能100%顺利成功的。正常吃饭都有可能被噎死、正常人喝水也有被呛死的,所以没有100%无风险,但至少99%都能成功做下来。 Q10:胃肠镜可不可以一起做?答:麻醉状态下可以一起做。做完胃镜接着做肠镜,而且麻醉胃肠镜一起做只要花一次麻醉的钱,换句话说一起比分开做可以省500~600块钱。 Q11:胃肠镜可以看到我们人体五脏六腑吗?答:不行,胃肠镜就是个镜子,只能看到我们胃肠道里面,看不到胃肠道外面肝胆肾脏等结构,甚至胃肠道黏膜下的肿物你都看不到。就像你走进一个密闭的房间后你只能看到房间里面粉刷的墙壁和表面的装饰,看不到隔壁房间的东西,也看不到粉刷白灰后面的砖、电线等是一个道理的。 Q12:胃镜可以直接做到肠道吗?肠镜从哪里进去?答:我们人体的消化道总共有6~9米这么长,胃镜就1米,胃镜是做不到大肠的位置的,胃镜甚至只能看一小段小肠,小肠大概有4~5米左右,所以胃镜只能看一小段小肠。肠镜是从肛门进去把我们人体大肠看一遍,肠镜可以看完整段大肠,但也只能看一小段小肠。 Q13:那小肠用什么检查?答:胃肠道疾病几乎90%都集中在食管、胃和大肠,小肠疾病占不到10%。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小肠疾病,除非胃肠镜、腹部彩超CT都做了都没问题才考虑小肠疾病。目前大医院有小肠镜,小肠镜比较贵,做一次要3000多元,目前检查小肠的还有胶囊内镜:就是跟一个胶囊一样的装置,在胶囊前面有摄像头装在上面,吞进去以后胶囊就在肠道一路拍摄一路把照片传出来到电脑上,这种胶囊内镜是一次性的,所以做一次也比较贵,一般大医院才有,也要3000多元。 Q14:哪些健康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没有症状的,建议45岁以上一定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有家族史,建议提前至40甚至35岁。检查出来有癌前疾病的,建议治疗后定期复查。Q15:做胃肠镜有哪些好处?好处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最重要的好处是早期诊断,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早期的一些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基本可以达到治愈的地步。尤其是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方案。比如早期消化道肿瘤,尤其是病变仅仅累及黏膜层的早早癌,以前可能需要开腹,切除大半个胃或者一段肠子,现在可以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也就是ESD手术,保留了消化道器官的完整性,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另外,尤其是肠癌,绝大多数是沿着息肉癌变途径转变过来的,如果早期做了肠镜,在息肉阶段就切除了,就不会有肠癌发生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办法就是肠镜检查。Q16:肠息肉有哪些类型,会不会癌变?肠息肉一般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最常见,也最容易恶变,一般都需要摘除。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龄大于50岁。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对于此类人群,建议结肠镜检查。(文章来源:“胃肠病”,感谢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