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还能再次手术吗?
孙振兴查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资料。
“大夫,我做过颈椎病手术了,但‘失败’了,效果并不好,还能再做手术吗?”
“如果再做手术,效果会不会比第一次还差?”
……
出门诊时,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颈椎病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通常我不会立马回答,而是先询问患者第一次手术后状况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患者觉得没有太大改善,我还会请患者提供第一次手术前后的CT和MRI,再从专业医生角度判断第一次手术是否“失败”。
“成功”与“失败”标准不同
在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颈椎病的手术不能简单地说“成功”与“失败”。因为站在医生和患者角度对“成功”与“失败”有不同的理解。
简单地说,在医生眼里的“手术成功”是指安全地做到了神经减压、稳定性重建和争取改善神经功能,而患者认为的“手术成功”是指术后症状消失,能与正常人一样,且不再有其他症状。
具体来说,判断一台脊髓脊柱手术是否“成功”,要看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手术后症状是否改善、是否有明显并发症。
手术过程顺利除了患者能顺利下手术台,还需要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比如充分地解除脊髓和神经所受的压迫以及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同时不损伤脊髓和神经组织,还不能过多地破坏正常的肌肉和骨组织,这是手术“成功”的首要标准,而显微技术和微创理念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术后症状改善程度主要取决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就是脊髓和神经受损程度。如果患者是完全性损伤的脊髓,再高超的手术技术也无法恢复。只有部分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类患者才有可能通过手术方式,解除脊髓压迫,让处于“休克”或者“脱髓鞘”状态的脊髓逐渐好转。
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短期与远期,短期的并发症大多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手术操作有关,而远期的并发症多与骨质疏松、其他部位骨质增生、疤痕粘连和颈椎稳定性下降有关。
由此可见,一台颈椎病手术“成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患者不要等到脊髓和神经细胞被压迫得快“死亡”了,再去医院手术,更不要因害怕手术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医生则需要术前与每位患者讲清楚手术的利与弊,并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做到“高效、微创”,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可能有再次手术机会
不过,的确有一些患者因疾病太严重、手术难度和风险大、手术技术不足等因素,未能从病变的根源进行彻底治疗,比如重度骨质增生、韧带骨化等结构性病变,这也必然导致患者术后症状不改善,甚至症状加重,这类患者暂且归因于手术技术不足导致的“失败”。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颈椎病手术过于复杂,一次手术难以解决所有病变,需要分两次手术,这其实不算手术“失败”,而是正常的分期手术。
而因为手术技术不足导致的“失败”是可以通过再次手术进行补救的。但这无疑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也会增加一些风险,因为经过第一次手术后患者的正常解剖结果已经被破坏。这就好比第一个建筑师盖楼房地基没打好,再次换个建筑师推翻重盖一样。所以我经常告诉患者“愿意做翻修手术的医生都是你的贵人,他们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感谢这些医生”。
当前,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从事脊柱脊髓专业的医师都在显微镜放大5~10倍的直视下进行手术,大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有效性,避免“裸眼、死角、盲区”手术,大大降低了二次手术的比例。当然,颈椎病患者一定尽早就诊,尽早干预,以免病情加重给自己带来痛苦,也增加手术的难度,并且选择有脊柱脊髓专业的大型医疗机构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