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肥胖和焦虑成为职场病,90后进入30岁,开始购物式惜命

文 / 电商在线
2019-12-18 09:30

文/朱婷

编辑/斯问

“毕业前我可以嗨通宵,唱到KTV早上清场。现在我连熬过白天都有困难。”

工作了三年的秦舒明显感觉到,眼看第一批90后马上步入30岁,随之而来的不是与日俱增的财富和成熟,而是明显下降的体力和健康。

明明办公室里都是80末、90初的“年轻人”,个个桌上却放满养生壶,椅背挂着按摩器,手上时不时还盘两串石榴石或者茶色水晶。

面对脱发、颈椎问题等职业病,这些职场精英们表面上无动于衷,仍然是锻炼项目全无,养生依靠许愿。

但90后的健康焦虑,却真实的反映在他们的购物车中。数据显示,他们在购物平台的健康养生消费水涨船高。药补、食补等传统手段齐下,器材和道具辅助并不可少,还明显提高了客单价和购物频次。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文化的影响下,一场“购物式惜命”的养生新疗法已经上线,网上搜索“养生”,就能发现这一届年轻人边工作边应对职场病的趋势变化。

“说出来总有人不信,我的身体不适,真的是上班上出来的。”

在媒体工作的秦舒,每天少不了面对各种屏幕。高考和打游戏都没能打坏她的视力,毕业后没多久,工作就为她带上了眼镜。

“什么时候有新闻就什么时候上,但是基本后半夜都熬不到通宵,主要是身体跟不上了。”

最明显的后遗症就是,上班时间起不了床,偶尔碰上个大型活动需要赶场,就要面临早起傻一天的大脑裁决。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健康下过定义: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亚健康的概念,是指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我国符合WHO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而剩下有8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

通俗说,这85%的人没有明显疾病,但经常疲劳乏力、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自觉很累。久而久之,就成了“职场病”的一种症状。

根据阿里钉钉和阿里体育联合发布的《职场运动白皮书》,41%的职场用户有颈椎病,28%的用户黑眼圈明显,25%的职场用户肥胖,23%用户具有脱发或白发困扰,19%用户失眠困扰,18%用户具有焦虑抑郁情绪。

其中伴随女性比较严重的,是颈椎病、黑眼圈和内分泌问题,而男性职场人员则反映出超重与肥胖明显。每天办公室的零食、奶茶,成了罪魁祸首。

“杭州小伙深夜逆行”的新闻,也还存在于很多人的记忆里。生活问题和工作问题带来的深夜痛哭,基本上成为了职场人的必修课。只不过有的人哭出声时是躲在家里,有的人是藏在公司厕所或者深夜的大马路边。

不仅颈椎病、黑眼圈、肥胖、脱发和白发以及成为职场主流职业病,焦虑和抑郁情绪也正式成为了职业病之一,而且存在得更为普遍。

体重计数字上涨,以及肩颈的酸痛程度,都以肉体可感的形式提醒着每一位上班族。但是这一届职场精英的应对方式,千奇百怪。

“没有什么锻炼项目,养生暂时全靠许愿。”和秦舒采取类似办法的人大有人在,“我身边杭州的朋友,没几个会定期去医院牵引按摩,去灵隐寺祈求身体健康的倒是不少。”

94年教师肉肉在英语机构上班,平时除了上课备课,生活基本被工作、家长和熊孩子占据。

她最喜欢的“减压运动”是盘核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老年痴呆、修身养性、还能静心。”

稍微务实点的,喜欢通过花钱买个心安。

“医生说我的颈椎需要多运动,最好去打打羽毛球。”常纤阿的办公室里,除了羽毛球锻炼器具以外,颈枕、脖套应有尽有,前不久又花两三百块钱,在淘宝上买了一个“牵引座椅”。

模仿医院做颈椎牵引的装置,坐上去把脑袋放进下兜,就可以自行把头吊起来,并且通过高度调节拉直颈椎。且不说这种方式是否科学,至少她买回来之后,坐上去的次数不超过三回。

“我做过最大幅度的运动,就是走下楼到按摩店趴着。”面对肩颈的疼痛,即使医生叮嘱的清清楚楚,常纤阿解决方式还是能不动就不动。

如果必须要动,就让按摩器和推拿师傅的手,来替自己完成运动量。

阿里钉钉联合阿里体育发布的《职场运动白皮书》中,不同年龄层的运动量分布——60后每天运动步数最多,90后每天运动步数最少。

90后每天运动5000步以上的,只占到51%。也就是说,有一半的90后,加上每天上下班、上下楼,一天走的步数都不超过5000。

为了让你多运动,互联网巨头们也是想尽了办法。

微信和钉钉此前就推出了运动奖励金。每天走路5000步就能拿奖励金,互联网巨头们用走路这一刚需切入,既增加了APP的日活,提升用户黏性,又能让用户在互相比拼中完成运动,一举多得。

不过这是一模式在趣步、步多多、走多多、步步挣等APP上线后有了变形。

打着“用户走路赚钱”的噱头,实为拉新和收割用户。但以走路为卖点的软件,从痛点出发,着实在获客上实现了爆发。

据媒体报道, 2018年下半年才上线的趣步App,注册人数已经达到9500万人,一度登上AppStore里“生活”排行榜第1名。

这两年,互联网催生了不少运动新模式。Keep App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只能去健身房锻炼的局限,给人们健身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用户突破1亿,99元包月,24小时营业,不设浴室,没有前台的乐刻健身,全国已开出数百家门店,小而美的模式逐渐在传统的健身房行业建立新秩序。

互联网大厂如阿里、腾讯、网易也都有各自豪华健身房,为了鼓励员工运动,甚至搬出“强硬手段”。

「电商在线」从《职场运动白皮书》中了解到,目前有具体运动要求的公司占比达到7%,还有5%的公司,直接将员工的绩效和奖励与运动量进行了结合。

“我老公的单位,要求他们每个月里,要有6天以上是超过8000步的,不然就会从当月工资里扣掉1000块钱。”常纤阿的老公在杭州一家中等规模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就职。为了应对“考核”,还有一个从网上花十几块钱买来的摇步器,“手机放上去会自己增长步数,就是为了不被扣工资。”

问题是,很多人依旧没时间运动。秦舒所谓的“上班上出来的病”,并非毫无道理。

一方面职业病一直存在于部分工种,另一方面,长久保持单一的工作状态,导致缺乏锻炼或是工作时长过久,无暇锻炼,也会带来同样的影响。

“以前会在休息日想着去运动,后来发现根本约不到人。”像肉肉一样以课外英语般作为职业的老师们都有体会,“我们的休息日不是周末,而是学生们都去上课了的周一、周二。”想跟朋友出去约个饭都要看他们是否加班,更别说去运动。

报告中阻碍运动原因的调查中,“没人一起运动”的占比也达到了23%,仅次于“工作太忙或出差”。

于是通过消费来“惜命”,就成了办公族可以独立完成的最佳选项。

在这样“购物式”的思路指导下,当代办公室,最终成为了养生设备的大型仓库。

各种小型按摩器不在话下,他们还会买各种追踪器、监测仪,用来确定自己“活着”。就连入睡这事儿,都更愿一些相信,用仪器协助,比运动后自然休息靠谱。

就在上周刚刚过去的双12,数据显示,淘宝上的心诺睡眠仪30分钟超去年全天,运动跟踪器第一小时同比增长1068.28%。

当天淘宝上颈椎按摩器的销量,40分钟就超过了去年全体,颈椎、腰椎按摩器第一小时同比增长300%,矫姿用品3分钟就超过了去年1小时的交易量。

如今打开购物平台输入“养生”,也能看到枸杞、保温杯以外的更多推荐,“肩背敲击按”和“按摩披肩”等关键词都十分靠前。

而“办公室养生”检索结果下方,最受欢迎的养生壶产品中,月销4.5万+足以看出背后庞大的购买人群。

在这样的“购物式惜命”中,90后的职业精英们最为积极。

淘宝在双12发布的《90后惜命指南》就显示,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其他场景,90后的健康焦虑都更重于80后甚至70后。药补、食补、运动和医疗等手段基本上多管齐下,已经成了支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运动在他们“购物式惜命”中的存在感,则体现在筋膜枪。虽然就算进了健身房也是跑步机搭配肩颈按摩仪,但他们还是表示:“这年头,手里不拎一把筋膜枪,在健身房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但最有意思的,还不是他们丰富的消费账单。而是热搜上最不敢看体检报告的90后们,却是网上最热衷于购买体检套餐的人群——平台上近四成的体检套餐都是被他们买走的。

再放眼各个年龄阶段,近三个月手淘上宫颈癌疫苗的预约人数增长高达509%,基因类产品的销量增长了400%,皆是“购物式惜命”大军所为。

对于他们而言,好消息是,除了付出时间和汗水,消费某种程度上也能带来一定的修复,解除了一大批无暇运动的上班族们,悬在心头的担心。

如无数和秦舒一样的上班族所说:“以前我们熬着最晚的夜,总想辞职。现在最起码可以一边加班,一边敷着面膜、吞着保健品、带着按摩仪,安慰自己还能再坚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