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2成人患风湿!医生提醒:这病最爱5类人,早发现早防护
风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发病的话关节和骨骼都会疼痛。据报道,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近期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被抽样调查的106678人当中,风湿病患者达到18552人,超过总数的17.4%。
这项调查目的是掌握风湿类疾病的发病规律, 从而研究预防及其治疗的有效途径,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的对象分为自然人群和特定人群两部分。自然人群调查人数66981人,查出风湿病患者9383人,患病率14.1%。
特定人群主要是纺织工人、化工厂工人、石油工人、矿区井下工人、医院职工等。调查结果表明,特种人群中风湿类疾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自然人群。调查人数39697人,患病9169人,患病率23.1%。
由此可见,风湿类疾病与人们所从事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本项调查研究还显示:从患者年龄结构看,风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从性别看,男性患病率不同程度地低于女性。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碰到关节疼痛伴有关节畸形、行动困难的患者,他们急切咨询医生亦渴望医生下个准确的诊断,以解决他们的痛苦。然而,许多种疾病可以两种表现并存,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但是,如果不能明确关节病的病因,就难予以针对性的治疗,病人会长期受疾病痛苦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将常见的几种关节病予以鉴别。
“痛风”是一个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
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的炎性变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当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产生过多,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尿酸即在血液及组织内积聚,形成“痛风”。在急性发作期常表现关节疼痛、红肿,很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二者的区别
痛风几乎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表现夜间突然发作剧烈疼痛,多以急性关节炎,呈红、肿、痛开始,72小时达到顶峰,一两周可自行消失,数年再发作。当吃含嘌呤多的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酵母、烟、酒等,高尿酸在血液和组织内积聚易形成痛风石,多见趾骨关节周围,亦可形成肾结石等。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发作于关节受风湿之后,常表现在大关节,如膝盖、踝、肘、腕等关节的游走性关节炎,心肌及瓣膜同时损伤,也就是这个病可同时表现“舔关节、咬心脏”。
两者的治疗皆然不同。痛风是用抗嘌呤代谢、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秋水仙控制症状。而风湿性关节炎是采用水杨酸类药物。随着时间的推延,痛风因屡屡发作的关节,不仅组织损害,而且骨质的关节端有侵蚀,再加上痛风石的沉积,使关节呈慢性炎症和关节畸形,很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遗传性,是一个慢性顽症,病因不清楚,与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相关。不及时治疗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全关节可发生破坏性病变,引起关节慢慢变畸形、强直,双手呈鸡爪状、功能丧失,甚至瘫痪,骨和骨骼肌萎缩,还常常伴有关节外的症状,化验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三者不难鉴别
痛风好诊断,测血尿酸升高、摸到痛风石就可以确定。风湿性关节炎单独存在很少见,多为大关节炎。在急性期多有风湿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风湿性心脏病”。化验抗链O实验(ASO)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的顽症,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明显,呈僵直或瘫痪,类风湿因子阳性。最重要的一点,风湿性关节炎预后比较良好,没有什么后遗症,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有关节弯曲变形,僵硬等后遗症,按通俗说法,类风湿更为严重。
这三种疾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能自行治疗。
请大家点击右边+关注我们,学习更多健康知识促健康
#了不起的医生##真相来了##养生#@头条健康@头条养生@头条健康联盟@湖南医聊 @药师方健@护脾养胃林教授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