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方妙招,治好困扰20年的颈椎病!

文 / 新方向中医学堂
2019-09-21 15:03

中医学将颈椎病分为落枕型、痹证型、痿证型、脊髓型和五官型。但由于目前中医对颈椎病辨证缺乏统一认识,直接影响了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本文归纳总结近年来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用药情况,探索中药治疗各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颈椎病隶属中医学“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一般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劳损,复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产生痛、麻、酸、重是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肾精亏虚,脊髓不充,骨骼退变,而发生骨赘,压迫刺激神经、血管、韧带等而发生颈僵痛诸症。

病理分型

1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 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 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颈椎病治则治法

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本法在落枕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甚广,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颈椎病,临床治疗本证大部分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收效甚著。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180例,总有效率98.33%。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10例,总有效率98.2%。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通过与颈舒颗粒疗效比较显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在有效率及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颈舒颗粒,适合临床推广使用。通过研究发现加味桂枝葛根汤较西药西乐葆及妙乐,疗效持久,不易复发,体现出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思想。应用丹葛舒颈汤(丹参、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对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型)进行临床治疗,两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5.8%,说明此方从机体内部调节气血经络,能达到祛风散寒,舒通经络之功效。

痹证型

痹证型颈椎病即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节段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是颈椎病中比较多见的类型,是最常见的引起神经受压症状和体征的颈椎疾患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的疼痛,手指麻木,疼痛剧烈,呈放射性,亦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一臂一肘一手顺序发展。本证X线平片表现为钩突内后缘处增生,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三个关节的松动或不稳、移位。本型颈椎病目前有以下主要治疗方法: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葛根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总有效率95%,研究同时设有芬必得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明显低于葛根汤组。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3例,总有效率96.83%。用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总有效率96.25%,说明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采用桃红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设口服颈复康颗粒配合牵引组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补益气血、强壮肝肾

用独活寄生汤配合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有效率97.2%。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98%,取得较好疗效。

眩晕型

眩晕型颈椎病即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为主要病理改变,产生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头颅旋转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特点。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本型颈椎病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平肝潜阳

临床诸多医家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椎病均收到满意效果,且发现本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稳定、持久。用柴陈泽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4例,总有效率81.4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用自拟化瘀潜阳饮(钩藤、川芎、白蒺藜、生石决明、枳壳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设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祛湿化痰

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益气养血之党参、黄芪、当归、川芎与单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组进行比较,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益气养血药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本证,收效显著。

颈椎病三个特效穴位

1、颈椎病患者的福音: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握拳时在第5手掌与手指间关节后。有些人会觉得奇怪:脖子的毛病怎么要治疗手呢?这就是中医经络学所遵循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也就是说,一条经络走行这一段,它上面所有的穴位都能够治疗经络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方法:上班时,坐直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办公桌边沿,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腰椎、颈椎将会轻松挺直,疼痛渐减。

2、颈椎病患者必按: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方法:用拇指末节的掌侧着力于穴位进行反复按压。每次按压时间10分钟左右,可由轻到重点按。长按此穴位可通过改善颈项的供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项肩背部的疲劳,可作常规保健穴位,对眼疲劳,鼻炎,头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肩颈疾患之人必按:天宗穴

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有肩颈疾患之人,此处会有强烈的痛感,并向四周放散。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和治疗劳损造成的肩部、颈部、背部周围肌肉的劳累、疾病,促进气血循环。

方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

穴位按摩方法得当,护颈功效事半功倍。专家表示,以上3个穴位每天按摩按摩,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颈椎没有不舒服了。赶紧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