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治十大误区——不知害了多少人

文 / 医学护肤丛医生
2019-07-04 20:18

时下颈椎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热点,受颈椎病困扰而又被误诊误治者不在少数,身为一名专业医生,眼见心急,痛心疾首,因此不揣浅陋,列举误区种种,说不定自己亦误在其中而未觉。


颈椎病诊治十大误区——不知害了多少人



误区一

✍颈椎病的原因是颈椎间盘退变和突出

一般的书上都说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来的,因为颈椎病人的CT或磁共振片子上常常可以看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但是,经过治疗病情缓解以后再拍片子,突出的椎间盘往往还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差不多年龄没有颈椎病症状的人去拍片,多数情况下也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因此,颈椎病的症状和颈椎间盘退变 只是相伴出现的一种现象,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

拍片检查报告单上经常可以看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等类似的描述,以为是压到了神经,其实,硬膜囊恰恰是脊髓神经外面的保护层,当有异常的刺激碰到保护 层时,里面的脊髓便会自动躲避,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椎管里面空间太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才会引起脊髓神经受到压迫,这种情况在颈椎病人当中不会超过5%。

椎间盘膨出和突出是有本质区别的,膨出只是椎间盘里面压力增大,向外面胀出来了,当压力小了以后还会缩回去的;而突出则是椎间盘里面的东西(医学术语叫髓 核)流到外面来了,就像是皮肤表面划破了会出血一样,现在是椎间盘里面像蛋黄一样的髓核流出来了,它会刺激到邻近的神经而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因为刚流出来的髓核是软的,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的压迫,经过自身调节和治疗,一部分会吸收,还有一部分慢慢结疤,椎间盘也就不会继续突出了。




误区二

✍骨质增生是颈椎病的罪魁祸首

“骨质增生”又叫“骨刺”、“骨赘”,看到“刺”这个字,总是会给人带来一种不愉快的联想!到了一定年龄去医院拍片子,诊断报告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此时不单单是不愉快,有时会很担心,甚至是恐惧,因为很多人都说骨刺会扎到神经,弄得不好还要开刀把骨刺割掉。

到底应该怎样看待骨刺?他真的如同洪水猛兽、十恶不赦吗?其实大可不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骨刺是我们的好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大,一天天变老,我们身体的内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医学上叫做退化,或是退行性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老化。试想一位五、六十岁的人皮肤还像二十来岁一样光滑润泽,那不成怪物了吗?身体表面的变化我们随时能够看到,例如皮肤脱水干燥了,进而慢慢有皱纹和老人斑 了,但藏在身体里面的骨头也在同步发生着类似的变化,像骨质增生、骨赘、骨刺、椎间盘脱水或膨出等等这些医学上的描述,说的都是“退化”现象,他并不等于 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骨头的退化程度与临床症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反,骨质增生是因为人体自身的需要才长出来的。在退化比较快或劳损强度比较大的一段时间里,关节的稳定性会下降,如果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会放入一块儿人工 钢板来进行加固,这是一种起效比较快的“霸道”的治疗方法;如果能够坚持到骨质增生慢慢长好,也同样能够重建关节的稳定,只是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因此是一种“王道”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因为骨刺长的位置不好刺激到周围的神经、血管等而引起临床症状。

骨质增生对于重建关节稳定是十分有利的,他就好比身体自己长出来的“钢板”,因此,我们要善待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轻易“除掉”他,反而要与他交朋友,通过适当的活动去主动适应他,与他和平共处,这样便会相安无事,共筑和谐。




误区三

脖子痛就是颈椎病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们低头的机会太多了,脖子后面的肌肉经常绷得紧紧的,时间长了就会痛,有时还会连到肩部、背部和后脑勺等部位,于是就怀疑是不是得了颈椎病。

其实,颈椎病作为一种疾病它有严格的诊断标准,除了脖子痛等症状以外,还要由医生做一些必要的体格检查,再结合拍片等辅助检查结果,最后综合分析以上三方面信息才能作出判断是否得了颈椎病。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脖子痛仅仅是一种预警信号,是在提醒我们脖子太累了,要省着点儿用,注意休息。一般这时还处于颈椎病的前期,是预防颈椎病的最佳时机,因此,既不要小题大做,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



颈椎病诊治十大误区——不知害了多少人


误区四

✍单看片子就可以诊断是颈椎病

在医院看诊,常常有人拿着片子来问:“医生,您看看我的片子是不是得了颈椎病?”“有的医生看了片子说我的颈椎病很严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半开玩笑地说:“片子得颈椎病怕什么?你人好好的不就行了!”话虽这么说,来者还是一脸的茫然和疑惑。

其实,诊断疾病的正确程序应该是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医生亲自动手做体格检查发现的阳性反应)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决定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拍片、超声波、 抽血化验等等),最后综合上述信息再作出诊断。因为片子是一瞬间的静止图像,信息量十分有限,如果仅仅看片子就下诊断,往往会得出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筋的退化和损伤,他首先表现为筋的柔顺性下降,本来柔软而又富有弹性的筋慢慢变硬了,活动的时候总觉得有一根筋牵着、发紧,有时 还会嘎嘎响;关节变得不太灵活了;有时还会出现筋结,按上去酸痛难忍;当然,筋的力量也会减弱,时不时地感觉到颈脖子酸软无力。正是由于筋的退化和慢性积 累起来的损伤,失去了对骨头架子的保护作用,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就会出现临床症状。所以,中医从筋入手诊治颈椎病,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的拍片方法还不能精细地辨别筋的损伤情况,即便是磁共振也只能粗略地看到椎间盘、脊髓、神经和部分肌肉等组织,所以,绝不能单单看片子就诊断颈椎病。


误区五

咽炎会引起颈椎病

一些颈椎病患者会有喉咙不舒服,好像是有个东西堵在喉咙里,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医生诊断慢性咽炎,甚至说颈椎病也是咽炎引起来的。

事实上恰恰相反,颈椎病是因、喉咙不适是果,就像慢性咽炎的症状一样,它跟颈椎的患病节段有关。每节颈椎都会发出一对神经,不断延伸再发出分支到相应的部位,如果颈椎的患病部位刚好影响到通向喉咙的神经分支,就会出现喉咙痒痛不适等症状。临床上,同时患有颈椎病和慢性咽炎的患者,经过治疗颈椎病缓解后,咽炎也好了,这种情况也说明颈椎病是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因。

因此,如果患了慢性咽炎经久不愈,同时又有颈椎问题者,可以考虑从颈椎方面来治疗。




误区六

颈椎病不能做推拿

生了颈椎病去看医生,有的说千万别去推拿,弄得不好越推越重;也有的说,可别轻易开刀,开得不好要瘫痪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偏见,在医学上,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严格的适应症。有众多的研究证据说明,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偶尔发生手法治疗后病情加重或出现意外,就全面否定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价值,显然是非常错误的。当然,目前社会上手法操作者在技术方面良莠不齐,也是手法意外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理机制是颈部的筋骨损伤,只不过这种伤筋动骨是慢慢积累形成的,手法在损伤部位直接治疗,理筋和整骨一气呵成,立竿见影,效若浮鼓。当然,手法应用或操作不当,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颈椎里面长了肿瘤、或是颈椎发生了骨质的破坏,是绝对不能做手法的。在手法技术方面,只要注意用力得当,顺势而为,不用暴力,基本上还是安全的。


误区七

颈椎病是治不好的

门诊时经常被问:颈椎病看得好吗?甚至有的医生直接跟病人说:颈椎病是看不好的,等严重了就开刀吧!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要注意一个现象,生颈椎病的大多是中、青年人,老年人反而越来越少了,这就说明,当颈椎出现一些慢性积累性的劳损,来不及修复,而自我 代偿能力又不够用了,便会出现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部分人通过自我修复和调节,筋骨关系重新回到了筋骨和合的状态,颈椎病也就自然好了。

还有一部分人,由于筋骨损伤程度较重,刺激到颈部的神经、血管,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采用针对性地治疗措施一般都能缓解,然后再通过自我锻炼,同时,重新塑造正确的生活习惯,也能够逐步恢复筋骨和合的状态。

只有极少部分的颈椎病人,因为颈椎里面的脊髓受到压迫,出现行走障碍,并且持续加重,则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帮助颈椎尽快恢复稳定状态。这种情况在颈椎病患者中大约占5%左右。

因此,生了颈椎病以后千万不要心灰意冷,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颈椎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误区八

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了就不能恢复正常了

现代人因为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整天低着头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久而久之,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弧顶是向前的)渐渐减小、消失、甚至反弓(弧顶向后了)。这 种情况是引发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如果生理弧度未能得到较好的恢复,颈椎周围的力学环境始终处于不良状态,颈椎病的病情就不容易稳定,因此,颈椎 生理弧度不是能不能恢复的问题,而是必须恢复的问题,它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目标之一。

临床上,采用“垫枕疗法”可以有效矫正颈椎生理弧度。

垫枕法的具体要求是:拿一条浴巾,对折后尽可能紧地卷成圆柱状,仰睡在床上,将卷好的毛巾卷垫在脖子下面,注意调节好垫枕的高度,一方面要把颈椎的弧度垫出 来,即脖子下面有支撑起来的感觉;另一方面,后脑勺的部位(后枕部)又不能离开床面。每天1次,每次垫的时间以30至60分钟为宜,千万不要超过1个小 时。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颈椎部位受到的拉力会越来越大,超过1个小时则容易引起落枕。

但是,垫枕法应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垫枕不宜过硬。用毛巾、羊毛衫等柔软而富有一定弹性的棉织物卷成一个结实的圆柱状是比较合适的。不能用玻璃瓶、石头、木头等坚硬的物体;如果用毛竹,可以一劈为二,再铺上厚的毛巾为好。

其二,垫枕不宜过高。把颈椎的弧度垫出来,同时后脑勺又不悬空,这样的高度比较合适。垫枕过高,颈椎后伸过度,可能会引起椎管内压力增高,刺激脊髓而产生不良反应;如果后脑勺悬空,会使牵引力成倍增加,容易把颈部肌肉拉伤。

其三,垫枕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垫枕的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最长不可超过1小时,否则,随着时间的延长颈部受到的牵拉力会越来越大,时间过长便容易导致落 枕。顺便提一句,坊间流行的做成了固定形状的“颈椎枕”,通常情况下应该作为辅助性治疗来使用,不建议整晚上都枕着睡觉!

还要强调的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垫枕过程中,或是垫枕以后,原来的症状反而加重了,或是出现了新的不适症状,往往提示颈椎周围的肌肉比较紧张、或是颈椎的关节 卡住了,无法完成正常的活动,这种情况下需要去看中医手法医生,在排除手法治疗的禁忌症以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松解理筋手法或整骨治疗,卡住的关节松 开了,肌肉也放松了,然后再用垫枕法巩固疗效,就会比较舒适了。


误区九

✍枕头的高度以8~10厘米为好

每个人的肩膀宽窄不一,脖子粗细有别,所以,把枕头的高度固定在一个不变的范围里面是不合理的!况且,睡眠过程还会不自觉地翻身,不同睡姿状态下枕头的高度也应随之而改变,如果枕头的高度固定死了,或者被“记忆”在某一高度上不变了,反而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首先,一款好的枕头应该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睡姿的要求,因为人在睡眠状态是会不由自主地翻身的,这就要求枕头的材质软硬适中、富有一定弹性、可以自由塑形,如弹力棉、七孔棉、九孔棉等,这样的枕头既可以适应仰睡、又可以适应侧睡。当一个枕头睡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吸收潮气会出现弹性下降,变形能力也相应地变差 了,可以置于太阳光下暴晒一下,或者及时更换。

其次,枕头的高度,应该比自己一侧的肩膀宽度稍微高一些,这样以来,当侧睡下去以后,枕头的高度正好与肩宽匹配,脖子就不会向左或右倾斜,基本上处于中立位 置,比较容易放松而恢复疲劳,侧睡时还要避免将枕头压于肩下。仰睡时,枕头要垫到脖子和头的下面,当头把枕头压下去以后,颈椎下面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支撑, 刚好把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拖起来,颈椎也会感觉比较舒适放松。

枕头的质地过软、过硬,或是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变形能力较差等,都是不合适的。当然,不睡枕头更是不好的。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所谓“颈椎保健枕”基本上是一种辅助性的治疗用品,千万不要整晚上都睡在这种枕头上,否则,反而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颈椎病诊治十大误区——不知害了多少人


误区十

✍长期牵引可以治疗颈椎病

生了颈椎病去医院看,医生经常会建议去做牵引,殊不知牵引的方法是很有讲究的,如果牵引方法不当,不但没有效果,可能还会加重病情。

首先要知道牵引的目的是为了把椎体之间的距离拉大,减轻里面的压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牵引力的方向很重要,否则,力的作用部位偏了,该拉的地方没拉到,不需要拉的地方反而被拉伤了。如果是坐着牵引,正确的牵引力方向应该向前上方15º左右比较好。

另外要注意的是牵引疗法是一种权宜之计,疗程不宜过长,一般2周左右即可。因为生颈椎病的时候大多都会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如果持续牵引则颈椎就无法恢复正常的生理弧度,颈椎及其周围的筋始终处于一个异常的力学环境内,颈椎病就很难痊愈。

除了吊头颈的牵引方法以外,现在还有一些充气式、支架式等不同形式的牵引装置,其原理大同小异,使用时都应注意不要时间过长。

其实,比较简单、有效、而且安全的颈椎牵引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垫枕疗法”,这种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非常实用、方便的牵 引方法,它运用力学上的杠杆原理,利用身体和头部自身的重量实现对颈椎的牵引作用,比较自然舒适,长期坚持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可以选用黄豆枕、荞麦 皮枕,或者把毛竹一劈为二、铺上毛巾,或者选择有固定型状的枕头代替毛巾卷,总之要以舒适为度,不可太高太硬,也不能整晚上都垫着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