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植得口腔医生谈儿童护牙经

文 / 河南日报
2021-11-08 09:33

近日,河南日报传媒有限公司联合郑州植得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植得口腔医院”)开展“我的口腔诊疗故事”活动,倡导市民关注口腔健康,加强口腔疾病防治。不少家长留言咨询孩子“蛀牙”问题。

近年来,儿童龋病高发情况引发关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1.9%,12岁青少年恒牙患龋率为38.5%。今天,植得口腔医院儿童齿科张梦圆医生来为家长们聊聊恼人的“蛀牙”。

为什么会得“蛀牙”?

“蛀牙”的学名叫“龋齿”,“蛀牙”并不是说牙齿被虫吃掉了,所谓“牙虫”,指的是我们口腔中的很多种细菌(特别是致龋菌)。

人的牙齿是身体最坚硬的器官,主要由钙、磷等无机质、水和一些有机物构成。当“牙虫”遇到牙齿表面存留的食物中的糖或碳水化合物时,就会将其分解并产生酸。在酸和致龋菌排泄出的毒菌腐蚀下,牙齿内的矿物质就会被溶解,也就是“脱矿”,无机质崩解,牙齿的硬组织被破坏,出现“蛀牙”。

所以,张梦圆建议,坚持给孩子每天刷牙,不让食物滞留牙齿表面,同时,保证合理的控制碳水化合物饮食,特别是减少糖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蛀牙。

牙齿上的“黑点”或黑线都是“蛀牙”吗?

除了蛀牙之外,有时候牙齿的咬合面窝沟里和靠近牙龈的位置会出现“小黑点”或“黑线”,但质地硬且牙面无缺损,这其实是“色素沉着”。这些色素大多是食物来源,比如巧克力、可乐等,在没有清洁好牙齿的情况下,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色素在牙齿上的沉着。总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刷好牙。

什么是“奶瓶龋”?

所谓的“奶瓶龋”主要是由于不良喂养习惯造成的。婴幼儿奶瓶里常装的是各种配方奶、含糖的水或饮料,而且夜间多次喂养,使得牙齿长期浸泡在甜奶渍中,又不好好刷牙,形成“蛀牙”。由此可见,“奶瓶龋”的罪魁祸首不是“奶瓶”,而是奶瓶中的含糖饮品和“蛀牙细菌”造成的。

为什么夜间喂养危害大?

了解了“奶瓶龋”,其形成原因是不良的喂养习惯,特别是夜间喂养的危害性比较大。唾液对牙面上的食物残渣有冲刷作用,还可以缓冲口腔酸碱性,有促进牙齿再矿化的作用。宝宝在睡眠期间,唾液的分泌会减少,口腔的自洁和对酸碱性的缓冲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夜间频繁喝奶对孩子牙齿的危害不容忽视。

“蛀牙”的危害有哪些?

孩子牙齿患龋是不能自愈的,不治疗会使口腔中细菌增多,易使原本健康的牙齿龋坏。乳牙不治疗还会增加换牙后长出恒牙的患龋风险。我们知道牙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咀嚼,如果孩子因为龋齿造成牙齿大面积的缺损,甚至疼痛,必然影响咀嚼功能,影响孩子进食。此外,还影响孩子恒牙萌出,引起恒牙异位等。

对此,张梦圆建议,预防大于治疗,养成良好饮食和口腔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首先,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刷牙、使用牙线、及时漱口。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生活中减少糖的摄入。龋齿只有在菌斑存在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发生,因此清除或控制牙菌斑是预防龋齿的重要环节。第二,使用氟化物。包括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定期涂氟。第三是窝沟封闭,特别是乳牙和易发生龋齿的恒牙适合进行窝沟封闭。

针对读者咨询的口腔健康问题,后期植得口腔医院医生将会逐一解答。(李淑丽)

编辑:河南日报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