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也分不同类型!这几种方式帮你告别口臭!

文 / 互联网健闻
2021-06-12 18:46

近日,药店的张药师频频被口腔异味困扰的顾客咨询,询问口臭、口淡、口咸、口甜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药店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张药师应用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知识,为顾客分清症型,选择若干中成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


一、口臭的中医辨证及用药


口臭是指说话时口味重,其实就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体现,故应用中医辨证及用药治疗,能起到标本皆治的疗效。


1、胃热上蒸型


主要表现为口臭,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清胃泄热。


用药:黄连上清丸,三黄片,牛黄清胃丸,藿香清胃片等。


2、 痰热壅肺型

主要表现为口气腥臭,胸痛胸闷、咳嗽痰黄粘稠,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清热宣肺。


用药:羚羊清肺丸,清气化痰丸,复方鱼腥草片,肺宁片等。


3、肠胃食积型


主要表现为口中酸臭,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厚浊腻,脉滑。


治疗:消食化积导滞。


用药:保和丸,或大山楂丸,木香槟榔丸,复方鸡内金片,胃痛定片等。


4、肝火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心烦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胁痛、小便黄短、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脉弦滑。


治疗:清肝泻热化郁。


用药: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丸,夏枯草膏,茵栀黄口服液等。


5、阴虚内热型


主要表现为干咳、大便干结;或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或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相火妄动之证。伴舌质鲜红、苔薄,脉细数。


治疗:滋阴降火。


用药: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铁皮枫斗颗粒,大补阴丸等。


►口臭的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清除口腔病灶,认真地刷牙漱口,用牙刷或洁净的毛巾轻柔地刷除舌苔。

2、戒烟戒酒。

3、宜吃一些清热类的杂粮、蔬菜、水果。

4、忌吃辛辣刺激及发性的食物。


二、口淡的中医辨证及用药


口淡是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


1、脾气虚型


主要表现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质淡白苔薄,脉现沉弱等脾虚症状。


治疗:益气健脾。


用药: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补丸。


2、湿盛困脾型


主要表现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舌质胖大并见齿痕,舌苔白腻,脉现濡缓等湿阻脾胃症状。


治疗:化湿醒脾。


用药:香砂平胃丸,香砂养胃丸,五苓散,附子理中丸等。


►口淡的预防


1、食用流食,禁食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或药物。

2、忌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忌食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3、避免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等。

4、细嚼慢咽助消化,细嚼慢咽对消化绝对有帮助。

5、饮食有规律,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

6、注意营养均衡,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


三、口咸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或痰中有咸感。咸主肾,故咸因肾水虚而津不上承所引起,肾虚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种类型。


1、肾阴虚型


主要表现常见头晕耳鸣、疲乏无力、口干咽燥、腰膝酸软、遗精、失眠多梦、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脉沉细等肾阴虚症状。


治疗:滋阴益肾。


用药: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归芍地黄丸等。


2、肾阳虚型


主要表现常伴见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浮肢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弱等肾阳虚症状。


治疗:壮阳补肾。


用药:右归丸,附桂地黄丸,全鹿丸,补肾强生片。


►口咸的预防


1、口咸患者平时应少食生冷辛辣肥甘。

2、多吃蔬菜水果等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

3、忌烟酒。

4、调情志,生活规律,适度锻炼身体。


四、口甜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口甜又称“口甘”,是口中时时带有甜的味道,因脾胃功能失常所致。或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或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

1、脾胃热蒸型

主要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


治疗:清脾泻火。


用药:泻黄散,清胃黄连丸,藿香清胃丸,牛黄清胃丸等。


2、脾胃气虚型

主要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舌质淡白或舌质光净,脉现沉弱等。


治疗:益气养阴。


用药: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益气养血口服液,黄精丹等。


►口甜的预防

1、补充维生素A、E及复合维生素B。

2、经常吃含锌多的食物,如动物类食品、贝类水产品。

3、咀嚼口香糖、用小苏打水漱口。

4、改变食物品种及烹调方法,从色、香、味来刺激食欲。

5、进食时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味蕾接触机会增加,提高其兴奋性。

6、每餐不吃得太饱,让味蕾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7、避免刺激性及过冷过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