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真恐怖,洗完牙缝都变大了!洗牙的7大误会您都信了吗?
洗牙会使牙齿松动、脆弱敏感、牙缝变大?只要认真刷牙,就没必要洗牙?医生经常建议去洗牙,是想多赚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洗牙作为口腔卫生保健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知晓。洗牙是为了去除牙齿表面黏附的软的牙菌斑(细菌寄居的薄膜)和钙化的牙菌斑(牙石),使牙齿表面清洁光滑,减少细菌附着。但不少人对于洗牙持怀疑态度,认为洗牙会损伤牙齿,引起牙齿酸痛、松动、牙缝变大等问题。尤其是很多老年人,即使满口牙渍和牙菌斑,也还是会说:洗牙后会导致牙缝变大、牙齿松动,别去洗了!其实口腔专家早就讲过:那是因为洗牙洗晚了!
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洗牙到底会不会伤害到牙齿,把对洗牙的误会一一讲清楚。
洗牙的7大误会
误会1:洗牙会破坏牙釉质
真相:洗牙不会破坏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而损伤牙齿。
牙齿的珐琅质就是牙釉质,在牙齿最外面起到保护牙本质和牙髓的作用。这是一层很坚固的硬组织,比骨头还要坚硬。洗牙只是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不会对牙釉质造成损伤。
误会2:洗牙会把牙缝「洗」大
真相:牙缝变大的真凶不是洗牙而是牙石。
口腔细菌和矿物质常年「厮混」形成了牙石,牙石上吸附的致病菌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退缩,牙缝变大。洗牙清除了牙石,牙缝就露出来了。
误会3:洗牙会使牙齿松动
真相:您的牙齿可能早已松动,只不过被厚厚的牙石所掩盖。
洗牙后觉得牙齿松动,是因为洗牙前的“稳固”是错觉。牙石在牙齿周围堆积,就像泥巴糊墙一样,把一颗颗已经松动的牙齿“捆绑”成了一个整体。在这个时候,把牙石清除掉,牙齿就像失去了“填缝剂”,在松塌塌的牙龈里,不松动才怪呢!
只有通过后续的治疗,以及牙周炎症的消除,牙齿周围的牙龈乳头才会重新坚固,松动则会改善。
误会4:洗牙会使牙齿敏感
真相:出现牙齿敏感的人,一般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
牙石会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当牙石被清除掉牙周组织还未恢复时,牙根就会暴露在口腔中,从而产生牙本质的敏感症状。因此,牙齿敏感的真正根源是牙周炎。
因为害怕牙齿敏感就不洗牙,牙周炎会越来越重,最后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何况牙齿敏感是可逆可控的,通过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抗敏牙膏会大大减轻牙齿敏感的症状。
误会5: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
真相:在保证每日认真刷牙的基础上,也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的洗牙。
因为即使刷牙方法正确,辅助使用牙线等,自己也只能清除 60%~70% 的牙菌斑,牙面转角、牙缝等边角位置往往清洁效率低下遗留牙菌斑,日积月累形成牙结石,所以需要定期洗牙。
误会6:洗牙越勤越好
真相:洗牙频率因人而异。
洗牙的频率因人而异,牙周健康的人且能维持良好口腔卫生的基础,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牙周炎症较重且口腔卫生维护较差的患者需要 2 个月~3 个月进行一次洗牙,病情较轻且口腔卫生维护较好的患者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洗牙。
误会7:洗牙弊大于利
真相: 定期洗牙不仅利于口腔健康,还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
一个正常人口腔中的細菌总类达上千种,总数几十亿,当菌斑牙石引起炎症,牙龈红肿出血,存在口腔中的细菌便可乘虚而入,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健康。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在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口腔癌等患者的病灶中检出口腔细菌,也有大量研究指出牙周病是某些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并发症、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洗牙清除菌斑牙石,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全身疾病。
哪些人不适合洗牙呢?
1、年龄太小的不适合
因为6岁至12、13岁间的儿童正处于换牙期,牙齿正在生长发育,洗牙可能会损伤牙齿。
2、年龄太大的不适合
一般来说岁数大的老人通常都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衰等毛病,甚至有些老人还安装了心脏起博器,超声洁牙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引起心律紊乱。
3、孕妇不适合
因孕期前三个月处于胚胎期,此时期胎儿极不稳定,洗牙会增加流产的风险,而孕期后三个月,洗牙则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4、口腔炎症急性期的不适合
比如急性牙周脓肿、口腔溃疡等,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免诱发炎症感染。
5、严重糖尿病人不适合
糖尿病人洗牙容易导致口腔局部的感染。
6、急性传染病的不适合
如急性肝炎及结核病的活动期,不仅极易加重自己病情而且同时会传染给别人。
7、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不适合
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甲亢等,这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洗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8、口腔恶性肿瘤的不适合
比如唇癌、舌癌、腭癌等,洗牙易造成肿瘤的局部扩散。
总结来说适合洗牙的是16-70岁,无以上所说种种疾病的健康人,所以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很有必要去洗牙的,而且从年轻时候养成每年去正规诊所洁牙一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