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男士喝酒注意三大危害,尤其是喝酒后脸红的人!

文 / 保健时报
2021-03-20 09:33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国人对“酒足饭饱”有着特别的好感,认为这样的生活最为惬意和舒适。的确,酒在国人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有些人的餐桌上甚至顿顿少不了酒。但酒精却早已被认定为致癌物。日前,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协作组发表的一项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每天都喝酒、吃饭时喝酒以及酒精耐受性低的人喝酒,风险更高。

饮酒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2008年从全国10个不同区域纳入51.2万多名30~79岁的成年人,随访10年期间,26961人确诊为癌症。该研究中,33%的男士报告规律饮酒,即至少每周喝一次酒。女士中仅2%规律饮酒,该人群中饮酒与癌症风险无明确关联。

研究者发现,在当前规律喝酒的男士中,饮酒量与食道癌、口腔和咽喉癌、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肺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每周喝280克酒精时,食道癌、口腔和咽喉癌、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肺癌发生风险分别增加98%、74%、52%、19%、60%、25%;从不吸烟和已经戒烟的人喝酒时,癌症风险相似。

另外,据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医院、班戈大学和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在《BMC公共卫生》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饮用一瓶葡萄酒将带来终身患癌风险值,即一个人一生中罹患癌症的几率增加1%,而这个数字在非吸烟者女性中为1.4%。

也就是说,如果有1000名男性和1000名女性每周每人各自喝掉1瓶葡萄酒,那么与不喝酒的人相比,会有额外10名男性和14名女性在他们人生中的某个时间点罹患癌症。在男性中,最主要的癌症风险集中在消化道;在女性中,55%的病例都是与乳房相关的癌症。

研究团队还发现,如果每周饮用3瓶葡萄酒(大约相当于每天半瓶),那么男性和女性的终身患癌风险就会分别上升到1.9%和3.6%,而这大致相当于男性每周抽8支烟、女性每周抽23支烟。

吃饭时喝酒,肝癌风险高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校正总酒精摄入量后,每天喝酒的男士食道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非每日喝酒者,而吃饭时喝酒的男士肝癌风险高。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惠珍在其文章中介绍,吃饭时喝酒或者抽烟是容易伤害食道的习惯。吸烟、喝酒本身就会对肺部、肝脏造成损伤。如果在吃饭时喝酒、抽烟,香烟和酒精中的致癌物质也会随着食物经过人们的食道处,从而对食道黏膜产生刺激,细胞不断地受到刺激后也会增加诱发食道癌的风险。如果不能戒烟戒酒,至少在吃饭的时候避免饮酒或者抽烟。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显示,有害使用酒精是200余种疾病的诱因。世界卫生组织还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酒精就是乙醇,是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物。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经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一般会排出体外。

一旦过量摄入酒精,产生的乙醛便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乙醛能直接结合DNA,导致染色体发生变异,甚至直接导致DNA发生突变;乙醛还可导致体内细胞死亡,诱发慢性炎症和细胞复制,增加癌变概率等。美国癌症学会指出,饮酒至少与7种癌症有关,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肝癌、食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喝酒后脸红,癌症风险明显升高

对于喝酒后脸红的男士来说,食道癌和肺癌风险明显高于喝酒后不脸红的男士。在男性中,7%的癌症病例归因于饮酒。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罗文才介绍,喝酒脸红,是由于肝脏产生的一种酶相对较少,对于酒精的降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酒精不能代谢,才出现了脸红。乙醇在进入人体后,需通过肝脏进行降解,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帮助下变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而完成降解。喝酒脸红的人,是由于缺乏乙醛脱氢酶,导致酒精代谢不完全,出现持续性的类似于酒精中毒的症状。所以,喝酒脸红,说明不能喝酒。

美国癌症学会建议,每日饮酒量女性不能超过1份(1份含14克酒精),男性不能超过2份。由于证据表明,即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因此,为了预防癌症,不建议饮酒。

此前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饮酒量相对较高的成年人,如果能够每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大大降低和酒精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具体来说,当每周的体力活动量超过7.5MET-时这个标准时,无论是少量饮酒的人群,还是过量乃至达到“危险”饮酒量的人群,因癌症增加的死亡风险都明显消除了。7.5MET-时的劳动强度其实非常容易做到,它相当于每周累积家务活做到2个半小时以上,或者是每周累积散步时长超过4个小时。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