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刷牙为什么还长蛀牙?原来这才是护牙的根本

文 / 小张拉健康
2021-01-23 09:28

现在人们的护牙意识都很强

在牙齿上下的功夫也真不少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对于孩子们来说

很多妈妈会给孩子讲各种护牙的绘本

从小树立孩子的护牙意识

但不知为什么,效果却是不尽人意

身边有牙齿问题的大朋友、小朋友越来越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西医:口腔病都是细菌惹的祸

西医认为,口腔病的罪魁祸首是细菌,细菌和食物残渣粘附在牙齿表面上,若不及时清除,细菌就会越长越大、越长越多,形成牙菌斑,然后各种口腔疾病就来了。 所以医生都一再强调刷牙漱口的重要性,要少吃甜食,因为甜食里的糖分会在口腔里形成一种酸,这种酸可让牙齿里的细菌们茁壮成长。

有人会问,吃完甜食后刷牙漱口不就行了吗?我们配备了这么多高级的牙刷牙膏,怎么就铲除不了这些细菌和残渣呢?

这个问题的确让人感到困惑。只能一再升级配置,比如把普通牙刷换成电动的,如果电动牙刷还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刷牙设备可能还会一直升级下去。那么,这条路真的对吗?

中医:保护牙齿要考虑肾的问题

从中医来看,还是那句话:“正气内存,外邪不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为中医也好,乃至我们的传统文化,看任何问题,都主张“向内看”、“向内求”,而不只是寻求外在因素。

那么产生龋齿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全身的骨骼好、骨髓充足,牙齿就健康,所以牙齿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肾上面。人这一生,牙齿从生到落的几个阶段都跟肾气有关。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讲: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人刚出生的时候,五脏六腑都非常稚嫩,尤其是肾脏,所以没长牙。

随着成长,慢慢长出乳牙。

女子到了七岁,肾气渐渐充盛,脱掉乳牙,长出成人的牙齿。男子大约在八岁的时候,也会乳牙换成牙。

女子到了二十一岁时,肾气充盛到一个稳定的程度,就会长出智齿,并且骨骼也会停止发育。男子到二十八岁的时候也会这样。 到了中年以后,很多妈妈生完孩子后牙齿会松动,也是因为胞胎由肾气所系,怀孕的时候调用了很多肾气,肾气不足,就会影响骨,进而累及牙齿。男子虽然没生孩子,三十五岁以后肾气也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老年,无论男女牙齿都会逐渐脱落,这也是肾气衰微的缘故。

可见牙齿一生的命运都与肾气的盛衰息息相关。肾气虚,牙的质地会变疏松,细菌就容易在里面安家,形成龋齿,色素容易沉着,形成黑斑、黄斑,且不容易清洗掉。这两个问题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现在西医也发现,牙齿不好容易导致肾炎,其实应该是肾出问题在先,但往往这时候大家都未察觉,而牙齿给了我们信号而已。 中医是讲究整体的,想让牙齿健康,对肾的养护才是根本所在

护牙的根本是护肾

我还是强调,日常养护比生病以后的应对更重要。

首先看看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习惯会伤害到肾,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少吃甜食,喝甜饮料

现在爱吃甜食的人很多。我们知道,甜这个味道入脾,可以补脾。

那种自然的甘淡之味,是脾脏最欢迎的、最享受的,但如果是那种加工的、化学合成的甜味,是会以一种不健康、不自然的方式把脾气激发起来。

五行中,脾土克肾水。脾气的异常生发会对肾气有所损害,久而久之,肾气虚了,牙齿的问题就来了。

所以医生告诉我们少吃甜食就是对牙齿的保护,这是对的,但理由还不够充分,他们只强调了甜食对牙齿表面的腐蚀,没有告诉我们更重要的,就是甜食损害了牙齿的根本,即肾气。

这就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为什么天天刷牙,牙齿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这是牙齿的根基出现了问题。刷牙只停留在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涉及到本质。

就像一个人,外表看着再厉害,如果内心空虚,也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就算再能言善辩、长袖善舞,也不会解决任何实质的问题。

避免熬夜

不要熬夜!熬夜对肾气是一种很大的损耗,晚上子时(23:00-1:00)不睡觉,肾精将严重亏耗。孩子们则最好在晚上九点前入睡。

避免惊吓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直接伤害五脏的,其中惊恐就是直接伤肾的。尤其是孩子,受了惊吓不可小看,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

肾的养护

养肾还得先养脾

虽然肾是先天之本,藏着父母给的元气和先天之精,是我们人体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但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先天之元气还是先天之精,都要靠着脾胃运化出的气血来滋养。

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百病丛生。

所以养肾的第一关键点还是要养脾胃。

日常从饮食起居上对脾胃的养护非常重要。

参考文章:脾胃差怎么办?改掉这8个坏习惯,加上这首绝世妙方,帮你把脾胃调回来

脾胃不好,全身都差!教你疏通脾经易堵塞穴位

固肾叩齿功

唐朝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他活了一百多岁;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依然牙齿完好,身体健壮,他主要的健身方法也是叩齿。

叩齿不仅能使牙齿好,让牙齿坚固,同时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能使人神清气爽,筋骨强健。因为,齿为骨之余,叩动牙齿,对骨骼也会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激发骨骼,又会影响到肾,使人肾气充足,充足的肾气又是人健康的根本。

叩齿的具体做法,说白了就是上牙磕下牙,力度以舒适为度,但不要叩得牙齿砰砰响,自己能听到叩齿声即可。只要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叩齿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贵在坚持。叩齿完毕,口中会有一些津液,要咽下去。

按揉涌泉法

每晚睡觉前,可以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时,要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

双掌摩腰法

两手掌贴于肾俞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温热感,对肾有养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