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文 / 浩然文史
2019-08-10 14:45
"

牙齿和脸一样,是一个人的“门面”,对牙齿不好看的,不平整者被称为“龌”,咬合不齐者被称为“龊”。“龌龊”本是形容一个人的牙齿不好看,最后引申为道德品质低下。可见,古人对“门面”的在意程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不足1%,人均有2个龋齿以上。口腔健康问题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一般,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齿痛自颦眉,君王亦不怡。此疾如早割,何待马嵬时

一、关于龋齿,其实古人早就知道

其实古代先民很早就对龋齿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龋”的形象,其字形类似牙齿生虫的象形,这表明古人很清楚的知道龋齿是虫蛀引起的,牙齿被虫儿吃掉了。即使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把龋齿叫做“虫牙”。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甲骨文中的“龋”字

二、深受牙疾困扰的古人

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深受牙疾困扰。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对好友刘师服的一口大白牙深表艳羡,在《赠刘师服》一诗中咏叹到:“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馀皆兀臲(音“聂”)。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你的牙齿啊牢固又洁白,吃起大肉和硬饼就像用刀切菜一样犀利。我的牙齿豁落的甚多,有幸剩下来的也都是摇摇晃晃、松松散散,随时可能脱落。吃饭也只敢慢慢的吃软的,妻儿恐我身心惆怅,连栗子和梨子都不给放!呜呼哀哉,谁曾想大名鼎鼎的韩昌黎会因为牙口不好,沦落得吃“软饭”的境地。所以各位小伙伴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牙齿呀!那么深受牙疾困扰的古人是如何做好牙齿的清洁和保护从而使自己有一口牢固且洁白的牙齿的呢?且听我给大家娓娓道来。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看不出来还有几颗牙的韩昌黎

三、保护牙齿,古人有妙招

古人护齿妙招第一招,漱口。《礼记·内侧》记载:“鸡初鸣,咸盥漱。”,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就有清晨以盐水漱口的习惯。此外,《礼记》中还有“虚口”的记载,“虚口”是指吃完饭了要以酒漱口,以清洁口腔。汉医学家淳于意在“齐中大夫病龋齿”案例中,明确提出患者的龋齿乃“食而不漱”所导致。东汉《金丹全书》记载:“饮食之毒,积于牙缝,于当日夜晚洗刷,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北宋苏东坡著《东坡集》杂记中的《漱茶说》记有“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即去……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已。”可见,古人不仅清晨用盐水漱口,饭后也会以浓茶漱口,古人的口腔卫生习惯还是很好的。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黛玉漱口图

古人护齿妙招第二招,剔牙。使用牙签,比徒手剔牙要文明的多而且更加卫生,有利于去除积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如何剔牙,古人颇有讲究,《礼记·曲礼上》记载:“毋絮羹,毋刺齿”。这里讲的“毋刺齿”就是指不要当众剔牙,可见古人还是很讲餐桌礼仪的。东汉末三国时牙签的使用就很常见了。《陆士龙集·与兄平原书》记载,西晋人陆士龙在邺城时,曾亲眼看到曹操生前所使用的物品,并且他还从“曹公器物”中,“取其剔齿纤一个,今送以见兄。”可见,三国奸雄曹操也有剔牙的习惯。元代赵孟在《老态》一诗中也有“食肉先寻剔牙签”的句子,看来古人颇知食肉一时爽,塞牙很痛苦。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到:“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牙杖,剔齿甚秒”。可见,柳枝不仅能送别,以寄相思之意,还能削而剔齿,保持口腔健康,柳枝真可谓是无上妙品。1963年,云南昆明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沐崧夫人徐氏墓就曾出土包含有金牙签的金四件宝串。无奈金、银所制牙签太过奢侈,非平民百姓所能享用,大多数人只能使用木制牙签,尤以柳木为多。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金四件宝串(金刀、金镊子、金牙签、金挖耳)

古人护齿妙招第三招,叩齿。叩齿就是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是一种很简单也容易办到的牙齿保健方法。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就记载有叩齿之法,“朝夕啄齿不龋,令人齿牢”,可见叩齿能防龋齿,有助牙齿牢固。东晋养生大家葛洪在《抱朴子·杂应》记载到:“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知道葛洪的叩齿之法后,身体力行,果然受益匪浅,在《颜氏家训》中大为赞扬:“吾尝患齿,动摇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时至今日,叩齿保健法在仍然较为流行。

古人护齿妙招第四招,刷牙。根据刷牙所用工具不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揩齿。所谓“揩齿”,就是用手指干搓,或者加上盐或药物散剂来清洁牙齿。第二种是“杨枝揩齿法”。唐代王焘的《处台秘要》中记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可见古人认为以手揩齿不那么卫生雅观,发明了升级版“杨枝揩齿法”。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敦煌莫高窟159窟揩齿图

第三种方法就是使用植毛牙刷。现代的第一支牙刷是英国人威廉姆·艾迪斯在1780年研制出来的。但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出土文物都表明,植毛牙刷在我国早已有之。南宋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中记载:“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浓汁楷牙旬日数更,无一切齿疾”。南宋吴自牧《梦梁录》“铺席”一节罗列当时临安的著名店铺,“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赫然在列,说明当时不仅有牙刷,而且形成了制作、售卖牙刷的一条龙产业链。不仅文献有牙刷的记载,考古出土的实物中也能见到牙刷的踪影。1953年,内蒙古赤峰县大营子村发掘的辽驸马卫国王墓中,出土有两把骨制牙刷柄,牙刷头部分两排各四孔,孔旁可见金属丝结扎过得痕迹。无独有偶,1984年,在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的唐代灰坑中就出土了牙刷实物,可惜年代久远,牙刷上所植的毛早已腐朽不存。唐代灰坑中出土的牙刷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最迟在唐代就已经制造并使用牙刷。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成都指挥街出土唐代牙刷

古人保护牙齿的四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呢?

辽驸马卫国王墓牙刷

说到刷牙,则不得不谈牙膏。最初刷牙只是使用清水,后来蘸盐或加入中药散剂。南朝梁刘峻撰《类苑》一书中有歌《西岳华山峰碑载治口齿乌髭歌》曰:“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分、等分同烧锻,研煞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这种“仙方”牙膏由皂角、生姜、升麻、细辛。荷叶等10种药物研熬而成,可算得上我国最早出现的有记载的“牙膏”。北宋方书《太平圣惠方》中也记载了一份“炼制“牙膏”的药方:“柳枝、槐树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枝,细辛末、芙蓉末,每日擦齿。”

由上可知,古人非常讲究口腔卫生健康,不仅有漱口、剔齿、叩齿等护齿妙招,还专门发明了牙刷、牙膏。可见,相较于“龌龊”且没有口福,古人更想做一个齿如瓠犀、吃嘛嘛香的自在欢乐人。

文史君说

牙齿是人的门面,古人对牙齿的颇为重视,牙齿不好被称为“龌龊”。为了保护牙齿,古人冥思苦想,想尽了各种方法,需求推动进步,牙刷和牙膏由此应运而生。因为古人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项终极目标,那就是没有蛀牙!

参考文献:

陈亚建:《小器大美——古代牙刷设计文化流变图考》,《装饰》2010年第9期;

李刚:《我国古代牙刷的发明和发展》,《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2年第3期;

伍秋鹏:《唐代植毛牙刷考》,《文博天地》2014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海陵散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