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的牙齿是如何长成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牙齿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有些人没那么幸运,他们天生就比其他人少几颗牙齿,有的甚至一颗牙齿都没有。牙齿是身体上数目最多的器官,和其他器官一样,也需要基因来支配。当相关基因出了问题,牙齿的数目可能变少,甚至会使人长得像“吸血鬼”。
“吸血鬼”原是基因异常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很多来修复科的病人牙齿比正常人少,有的少前牙有的少后牙;有的少很多颗,有些只少一颗。其中,又有些病人不仅有牙齿的缺失和畸形,还伴发有全身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这种情况显然不仅单纯是牙齿的原因,而属于全身综合问题,也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比如,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Hypohidrosis Ectodermal Dysplasia ,HED)就是一种除了牙齿发育不良,还会影响到毛发、汗腺发育的遗传性疾病。国际上在199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相关的HED致病基因——EDA基因,它定位于人类X染色体上。随后,很多学者先后在HED中发现了EDA基因突变。
2000年到2002年就有3位此类患者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分别只有4岁、5岁和10岁。这几个小病人不仅口里只有几颗牙,经X片检查发现,恒牙和乳牙都有多数缺失,也就是说,即使到了换牙的年龄,也不会有牙长出来。此外,还有毛发稀少,皮肤干燥,出汗不畅的问题,是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典型表现。研究通过对这几例患者EDA基因的突变检测,分别在此基因上发现了不同的突变位点,进一步证实了EDA基因突变与HED的关系,且发现了不同于国外报道的突变形式。在另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的单纯型先天缺牙家系(3代17个样本)中,也发现所有男性患者皆存在EDA基因突变。
“吸血鬼”遗传,只限男性
由于EDA基因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此基因突变造成的严重表现——多颗牙齿缺失,只会发现在男性身上,而女性则症状轻微,一般只会有牙齿形状的异常(比如牙齿过小、锥形牙),但可以将致病的遗传信息遗传下去。女性携带者的后代中男性有50%可能患病,女性则有50%可能为携带者。因此,冯教授表示,对EDA基因的突变检测可用于病因诊断和该类患者的遗传咨询,可给已有明确病因诊断的家庭更多选择,减少出生类似儿童。
中国究竟有多少“吸血鬼”?
由于先天性牙齿缺失的病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牙齿数目不对,加上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诉求也不同。有些是因为牙齿稀疏,东倒西歪,最先去的是正畸科,想让牙齿变整齐;有些由于没有恒牙,一直到十几岁乳牙还没有换,于是会去看儿科或外科,想拔掉滞留的乳牙;最严重的是三四岁了连乳牙都没有长,前来寻求原因和修复治疗。
为了更好地收集这些分散在不同科室病人的病例资料,也充分利用国内的疾病资源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优势,冯海兰负责的“牙齿发育异常的病因机制及蛋白质功能研究”项目从2000年就开始收集各类牙齿发育异常的患者信息,建立了中国人牙齿发育异常的数据库。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系统症状描述、询问其病史和家族史,留存照片和X线片等收集其病例资料,然后将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并记录已进行的病因机制研究结果。目前已收集各类牙齿发育异常病例超过700例,有利于病案分析统计,并对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和追踪观察。
适时修复,也能正常
牙齿缺失不仅会影响咀嚼功能,使得小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还会影响颌骨发育和美观,对身心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此,此课题还根据临床几百例患者的治疗特点,提出了先天缺牙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多学科合作,一步步进行序列治疗。
先天缺牙的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乳牙也先天缺失的患儿,由于缺牙的部位缺少应力刺激,会使得颌骨发育不足,影响面部形态,所以应尽早戴用义齿。除了恢复缺失牙的功能,避免牙齿不齐,也能减少由于缺牙带来的颌骨发育异常。儿童的颌骨还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所以在修复治疗过程中,还应定期复诊随访,根据不同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状况修改或更换义齿。口腔医学多个专业领域的合作也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冯教授还指出,有些患者需要先进行正畸治疗,集中缺牙的间隙,再行修复治疗。也有的需要先行可摘义齿的修复,为成人后种植修复作准备,但是否能做种植牙,还要看患者颌骨骨质的条件,需要综合分析。
关于牙齿发育异常的研究还在继续,接下来还会继续病例收集工作,以发现更多相关基因和突变类型,以及不同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具体影响;在基因治疗方面也可以进行探索,为先天缺牙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