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这三类人应该更加保护好牙齿!~
刷牙出血是身体在报警
牙龈出血是身体给你的警告。极少数情况可能是血液性疾病所致,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牙龈发炎了。牙龈炎一开始只是轻微的牙龈出血,如果不进行治疗,会进一步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会导致“老掉牙”的牙周炎。牙周病特别是牙周炎还与一系列的全身疾病相关: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早产及低体重儿、骨质疏松、肥胖等。
血糖控制不好易患牙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很多糖尿病人常伴有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其实这都是牙周炎的典型表现。糖尿病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愈合能力等,患者容易发生牙周炎,而且其发展速度也会比非糖尿病患者快,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甚。有学者提出,牙周炎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牙周炎的持续存在也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导致血糖更难控制。2009年国际糖尿病学会明确提出,保持牙周健康和进行牙周疾病的维护治疗将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并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该重视口腔卫生的控制,定期进行洗牙和必要的龈下刮治,控制牙周炎症。当血糖控制较差(空腹血糖>11.4mmol/L)时,牙科治疗后感染的风险增大,需要待血糖控制稳定后方可进行常规牙周治疗。
备孕别忘做口腔检查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牙周炎与怀孕二者并不相关。其实,牙周炎对孕妇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影响:
难受孕 患有牙周炎的女性受孕成功的概率更低。
易早产 患有严重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概率是牙周健康孕妇的7倍~8倍,牙周炎越严重概率越大。而且怀孕后,再进行牙周治疗,也可能早产。
生个孩子坏颗牙 由于怀孕期间激素水平的改变,孕妇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甚至牙龈瘤,影响口腔清洁和进食。一些产妇受传统陋习影响,月子期间不刷牙,等到来看牙医的时候,往往可能出现了明显的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病不治“心病”难除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牙周炎患者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硬化。积极进行牙周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存在心脏瓣膜疾病或进行过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当存在牙源性疾病或者在进行牙科治疗后有一定概率出现心内膜炎(治疗前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危及生命。
* 三类人更要护好牙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概有70%的人患有各类口腔疾病,其中三类人更要注重自己的牙齿健康。
美丽牙齿从儿童开始
儿童处于牙齿生长发育关键期,也是口腔保健意识形成和行为培养的重要时期。遗传因素或环境影响,都可能导致龋齿、错合畸形等。
儿童预防龋齿,可减少进餐次数(集中时间吃)、餐后清洁口腔,比如漱口、嚼无糖口香糖、刷牙,必要时做窝沟封闭。
正畸治疗没有年龄限制。3~5岁是乳牙列期,可进行牙弓形态不良、不良习惯纠正;6~11岁是替牙列期,可进行个别牙齿拥挤错位矫正、乳牙早失间隙保持等;12~18岁是恒牙列期,纠正牙列间隙、牙列拥挤等错合;18岁后,牙周状况稳定可进行正畸。
老人缺牙怎么办
很多老人会出现牙齿崩裂、脱落,甚至满口无牙的情况,到医院检查,医生通常会问他们想镶什么样的牙。这时许多老年患者会脑袋发懵,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老人镶牙前应先去修复科对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拍摄口腔X光片,确定剩余牙齿的去留、治疗方案,从而进行完整的修复。
镶牙主要有活动假牙和固定修复两种。一般情况下,活动假牙可于拔牙后1~3个月进行。如果患者比较急切,可采用即刻义齿进行修复,拔牙当天即可戴上,过渡性地恢复患者面容和部分咀嚼功能。
慢病人群当心“不疼的牙病”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慢病人群更要小心“不疼的牙病”: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由菌斑细菌引起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疼痛,口臭,牙齿松动等。牙周病不利牙齿健康,还可能引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由于其发病隐匿,被称为“健康的定时炸弹”。
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第六并发症,和单纯牙周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差、出血量大、出血时间长。此外,牙周炎患者还是慢性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吸烟、肥胖、患高血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