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可引起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以及代谢相关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内脏肥胖、慢性炎症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基因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代谢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
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免疫调节、抑制病原体定植及食物营养吸收等密切相关,同时,肠道微生物失调和许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有关,那么肠道微生物是否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呢?
肠道菌群可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高雄做来临床表现(如多毛痤疮等)或循环雄激素水平开高等表现有关。
在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这类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发现,其肠道茵群和正常人群具有明显差异。将正常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移植到代谢综合征病人体内能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
动物实验发现,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血液中的睾酮(一种雄激素)含量,将雌性小鼠的肠道菌群移除可使其睾酮增加;而将成年雄性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幼年雌性小鼠,也可使其睾酮水平升高。反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的高雄激素也会引起其肠道菌群的改变,这个变化和饮食因素无关。
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革兰阴性细菌合成的脂多糖进人体循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干扰胰岛素受体功能,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雄激素含量升高并干扰卵巢卵泡的发育、导致排卵障碍。
用药物来曲唑诱导小鼠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现患病小鼠较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乳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比例下降,普雷沃菌增加,雄激素合成增加,小鼠发情周期异常,卵巢发生多囊样改变等。用乳杆菌和健康小鼠的粪微生物移植治疗后,雄激素合成减少,发情周期改善,卵巢形态正常化,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含量和梭状芽胞杆菌上升,普雷沃菌下降。
因此,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有关,而益生菌乳杆菌和粪微生物移植可能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有治疗作用。
40%~5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有腹型肥胖,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和肥胖相关。肥胖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正常人相比发生改变,厚壁菌门和乳杆菌丰度相对增加,拟杆菌门含量下降,用益生菌诱导肠道菌群改变和体重改善有关。从肥胖者中采集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后,小鼠身体的脂肪含量会明显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因此,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宿主能量代谢,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使宿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能力提高。肠道菌群的变化还会影响脂肪形成,调节脂肪储存等。
当然,肠道菌群变化造成肠黏膜渗漏,脂多糖进人循环也和肥胖的发生有关。另外,我们]熟悉的乳杆菌对肠道菌群的组成、机体代谢和体重改变有重要的影响。某些具有抗炎作用的乳杆菌可以预防体重增长,而某些具有促炎作用的菌株则会导致机体体重增加。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的高糖饮食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还可作为饮食触发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产生部分炎症介质,刺激呈多囊形态的卵巢产生更多的雄激素;因此,高糖饮食肠道菌群、雄激素。胰岛素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存在多重因果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有学者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牙周病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患有牙龈炎的人群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唾液中牙周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口腔链球菌、福赛斯坦纳菌等水平较健康女性增高。患有牙龈炎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血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口腔链球菌等抗体水平增高。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影响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对牙龈炎和牙周健康产生影响。
也有学者报道,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唾液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下降,但未发现唾液菌群和炎症关系,推测可能放线菌本身的改变并不足以致病,而是提供了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的环境,在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牙周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