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高血压不吃药突发心肌梗死,肠胃病人使用降压药要重视4点
初春气温多变、忽冷忽热,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及血管弹性降低,“倒春寒”很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诱发猝死等意外事件。医学上,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 测量诊室血压,高压≥140mmHg 和( 或)低压≥90mmHg。也就是不管是高压高出140或低压高于90,都是高血压,或两项都高也是高血压。
我国3亿高血压人,几乎有48%的高血压患者,近1.4亿人不知道自己血压高。原因是,大部分高血压初期没有什么感觉,甚至不少人血压200mmHg以上都没有感觉,他们不去测量血压,不测不知道。
专家表示,没有感觉不代表没有危害,长期的高血压不控制,就可能会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衰、肾衰、心律失常等等恶性疾病,致残致死。
女子高血压不吃药突发心肌梗死
据报道,患者xxx,女,63岁,曾有过胃病史,血压偏高。因听人说降压药容易肠胃出血,就不吃降压药。一天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以为是胃病发作,就到临近医院开点胃药。在医院门诊,感觉胸口有点不舒服,检查发现高血压,心电图提示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医生一看说必须马上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感到突然,经过医生解释后才同意手术,医护人员迅速完善相关检查,控制了血压,实施了支架介入手术,疏通了心脏中被堵塞的血管,患者症状缓解。
医生称,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突发胸痛,且发作部位大多位于胸骨后剑突下。有20%~30%的病人症状并不典型,首发症状表现为胸外非典型部位疼痛,其中上腹痛是常见部位。因为心脏和胃是邻近的器官,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有些病症会反射到胃部,患者就会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容易易被当成胃部疾病,导致延诊、误诊或漏诊。患者往往病情恶化甚至发生心跳骤停才找到病因,但往往已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而冬春季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是心梗发作的导火索。
体重超标更容易发生高血压,要定期测量血压
我国成年人27.5%都是高血压患者,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高血压,应定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研究显示,体重指数≥24,高血压风险3-4倍,体重指数≥28,90%有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疾病。
多数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础疾病,在天气变化、吸烟、饮酒、不良饮食、某些疾病、超重肥胖等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发病。其中高血压发生心梗的患者最多见,血压在春季受气温变化影响容易波动,导致心梗发病增高。中青年人、部分老年人的血压应控制低于140/90mmHg,理想血压低于130/80mmHg。
如果体重指数超标,那么就应尽快测量血压,看看有没有高血压。如果测量血压不高,应继续保持;如果发现血压已经升高,一定要积极正规控制,以免发生心脑肾等器官大血管疾病。
女性更年期心血管病发病增高
心脏病往往认为是“男人病”,女性风险较低。但在过去十余年中,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逐年下降,女性不但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上升趋势。尤其女性更年期的心血管病更是高发。近日,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了一份“关注女性绝经过渡期”的科学声明,强调要将绝经过渡期作为心血管健康干预的重要窗口期。
通常女性在5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即进入绝经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女性心血管病风险随之增加。研究发现,更年期后,女性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比之前增加3倍。
肠胃病人降血压如何使用降压药?
降压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影响血钾、心率等,导致牙龈增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脚踝部水肿、面部潮红等,对胃、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损害并不常见,也不严重。注意这几点可以减少降压药对胃和其他内脏的损害。
1、降压药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不要自己擅自服用。
2、遵守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①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②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以有效、平稳地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③联合治疗。对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固定复方制剂。对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的联合治疗。
④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
3、关注降压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需要了解这个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用药后密切观察。
4、定期复查。长期服用时,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血钾、肝功能、肾功能等,把降压药对胃、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损害降到最低。由于厄贝沙坦需要经过肾脏代谢排泄,肾动脉狭窄患者在用药期间应监测尿素氮和肌酐。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时,应注意监测尿素氮、血肌酐和血钾的变化。
(东方红星,文/李烈,约18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