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勇:经方治冠心病9法,有效.安全.价格低!
冠心病,亦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它是国内外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经方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不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价格低廉,甚至对于支架术后再狭窄等疑难问题也有疗效。
何庆勇教授多年来,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今天,小师妹将其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1.活血化痰法
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尤为多见,通常表现为:
心前区疼痛,以胀痛或者刺痛为主,疼痛点固定不移,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口唇青紫痰多,形体偏胖,纳呆,
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舌下络脉曲张,脉滑或滑涩。
辨证当属血瘀痰浊证
治疗宜活血化痰
常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
瓜蒌15g,薤白20g,桂枝12g
茯苓12g,牡丹皮12g
桃仁12g,白芍12g
水煎服,加白酒20-30mL,与药同煎。
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瓜蒌、薤白、白酒三药成方。
方中瓜蒌宽胸理气,薤白通阳散结,白酒行气活血,助二药之力上行三药合用,通阳散结,行气化痰,为治疗胸痹基本方。
桂枝茯苓丸以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成方,虽然张仲景将其置于妇人病篇,但临床实践证明桂枝茯苓丸不仅限于妇人癥瘕之疾,凡有瘀血之象者即可应用。
方中桂枝温通经脉,桃仁活血化瘀,茯苓淡渗而利心脾,牡丹皮清热而退瘀久所生之热,白芍缓急止痛,五药相配,活血而不伤正。
二方相合,活血化瘀,祛痰宣痹。
加减法:
如若疼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可加半夏,取意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桂枝茯苓丸;
如果痰涎壅盛,可合用《外台》桔梗白散(桔梗、浙贝母);
如果患者水湿较重,下肢水肿,大便稀,小便少,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则可合用五苓散。
2.益气活血法
此类患者临床可表现为:
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劳累诱发或加重,困倦乏力,少气懒言,或有肢体麻木不适,舌淡暗,或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细滑或缓滑。
证属气虚血瘀证
治疗宜益气活血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
黄芪18g,白芍9g,桂枝9g
生姜15g,大枣9g,丹参10g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以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药成方,是以桂枝汤倍生姜,去甘草加黄芪而成,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重用黄芪增加益气之力;
合用丹参,益气活血,宣痹止痛。
加减法:
瘀血重者则可合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气虚甚者,见体虚易感者,或鼻流清涕,或风疹频发,可合用《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
如患者头昏头重,四肢疼痛或发沉,怕冷,则可合用侯氏黑散;
如患者容易紧张、喜悲伤欲哭,则可合用甘麦大枣汤;
如患者兼见小便频,痰涎多而不咳等肺中冷之象,则可合用甘草干姜汤;
如若咳嗽甚者可据张仲景之法再加入五味子。
3.清热活血法
此类患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
心前区疼痛,以闷痛或胀痛为主,胸中痛、热、烦,大便干结,舌暗红,有瘀斑瘀点,苔黄腻,脉滑数或者弦数。
证属瘀热互结证
治疗宜清热活血
投以栀子大黄汤加味。
处方:
栀子9g,大黄3g,枳实8g
淡豆豉8g,茜草9g,桃仁9g
方中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清泻胸中之热
枳实行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自去。
配大黄消中焦之实,而茜草活血凉血,桃仁活血祛瘀,六药合用,清热行气而兼活血。
加减法:
如患者热甚而烦躁不得眠,舌红甚至绛,可合用黄连阿胶汤;
如患者精神恍惚,口苦,纳差,眠差,小便数,可合用百合地黄汤;
如患者口渴甚,饮水不解,则可合用五倍子一药成方的文蛤散。
4.温阳散寒法
此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
心前区疼痛,以隐痛为主,胸闷心悸,气短,遇寒诱发或加重,全身畏寒,少汗,四末不温,面色胱白,舌淡,苔白,脉沉紧。
证属阳虚寒凝证
治疗宜温阳散寒
方用九痛丸或乌头赤石脂丸加减。
痛象明显者予乌头赤石脂丸。
处方:
蜀椒15g,制乌头(先煎)3g
炙附子(先煎)7g,干姜15g
赤石脂15g
全方以蜀椒、乌头、附子、干姜四味辛温大热之药温中散寒,调理三焦。以赤石脂敛阳调中,五药相合,驱逐阴寒,温中通阳。主治阴寒内盛,胸痛彻背之证;
寒象明显者予九痛丸
处方:
附子(先煎)18g,吴茱萸9g
党参9g,干姜9g
方中附子助阳,补命门之火,温少阴经脉,为君,臣以干姜、吴茱萸,辅助附子,并温阳明、厥阴之经并以党参益气,主多种虚证。
诸药合用,主连年积寒之疾。
九痛丸,临床上鲜有知之用之者,岂不知九痛丸所主,乃寒湿日久,流注心胸,而致胸痹者,不同于乌头赤石脂丸之痛。
九痛丸所主之证寒象更明显,且常有遇寒加重之象。
加减法:
如见精神萎靡,恶寒不足,无汗脉沉者,可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兼见心悸烦躁,眠差者,可合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如见腰痛腰沉,下肢冷痛,如坐水中,或有小便频或尿失禁,则可合用肾着汤。
5.益气养阴法
此类患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
心前区憋闷疼痛,以隐痛或绞痛为主,心悸,气短,夜间加重,劳累易复发或加重,头昏,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缓或结代。
证属气阴两虚证
治疗宜益气养阴
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
炙甘草12g,生地黄30g,大枣12g
党参6g,桂枝9g,麻仁10g
生姜9g,麦冬10g,阿胶珠6g
水煎服,加入白酒20-30mL同煎。
方中炙甘草益气养阴,生地黄滋阴养血,大枣补益心脾,三药相合,益气养阴之本生。
党参益气,携三药助益气养阴之本;生姜、麻仁温润,以制生地黄之寒;阿胶养血,桂枝通阳,与生姜合用温通血脉;白酒助药力直达心胸;全方益气养血,滋阴通阳。
加减法:
如兼有气虚下陷之证,见气短不足以息,吸气费力似喘,脉沉迟可合《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如气血不足之象重,见神疲乏力,嗜睡,面白,唇白,舌淡等则可合用《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
如果患者有腰膝冷痛,腰酸则可合用金匮肾气丸。
6.理气散结法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可见:
心前区疼痛,以胀痛为主,胸中气塞痞满,胸胁胀满疼痛,或自觉有气从胁下向上窜至心胸或咽喉,生气后加重,气短,喜长出气,嗳气频作,舌暗,苔白腻或者黄腻,脉弦或弦滑。
证属气滞痰凝证
治疗宜理气散结
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
处方:
枳实12g,薤白24g
桂枝3g,厚朴12g,瓜蒌24g
方中枳实、厚朴行气,消中焦之痞;瓜蒌、薤白宽胸去痰,与桂枝合用,通阳散结,化有形之痰饮;五药合用,共奏理气散结之功。
加减法:
如若痰饮较重,兼见喘憋,甚或不能平卧,吐黄脓痰,可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如有痰气结在喉中,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可合用半夏厚朴汤;
如若兼见四末不温,冷不过肘膝,脉细,则可合用当归四逆汤。
7.理气活血法
此类患者临床可表现为:
心前区疼痛,以刺痛固定痛为主,或两胁胀痛,胁下有积块,气短,喜长出气,嗳气频作,面色暗,口唇紫,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弦滑或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证
治宜理气活血
方用旋覆花汤加味。
处方:
旋覆花10g,青葱管10g,茜草10g
郁金10g,桃仁9g,柏子仁9g
方中旋覆花下气祛痰;茜草(新绛一般认为是茜草)活血疏肝通络,葱茎即为青葱管,理气疏肝散结,助旋覆花理气之力;桃仁活血,助茜草通络之用;柏子仁温润安神;合诸药,共行理气活血之功。
加减法:
如若患者气滞血瘀较甚,可合用《医宗金鉴》颠倒木金散,加强行气活血之力;
如若患者心悸甚,欲以手按之,可合用桂枝甘草汤;
如若患者肝胆失和,郁热扰心,兼见胸闷心烦,眠差,惊悸,可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如若有面赤头晕,眠差,头重脚轻或头热脚凉之肝阳上亢之象,则可合用《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8.化饮通阳法
此类患者通常表现为:
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气短,喜长出气,或痰多咳嗽,舌淡,舌体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涩或沉滑。
证属水饮内停,胸阳痹阻证
治法宜通阳化饮
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
处方:
茯苓15g,杏仁12g,甘草6g
方中茯苓健脾,淡渗利湿;杏仁通降肺气;甘草和中;三药合用,可祛除胸中痰饮,振奋胸阳。
加减法:
如若饮犯胸肺,出现心下痞满,按之则痛之小结胸病,可合用小陷胸汤;
如若胸满,头痛头晕,动则头眩,心悸,劳累或者饱食后发作,可合用苓桂术甘汤;
如若头晕与位置无关,兼见大便稀溏,舌体肥大,可合用泽泻汤。
9.温阳化湿法
此类患者一般在临床上表现为:
胸闷憋气,或有心前区疼痛,阴雨天以及劳累后诱发或加重,身体困顿,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大便粘腻,舌淡苔白腻或者黄腻,脉缓或滑。
证属阳虚湿阻证
治法宜温阳化湿
方用薏苡附子散加减。
处方:
薏苡仁25g,附子8g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说:“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以薏苡仁、附子二药成方,方中薏苡仁除湿,附子温阳,二药配合,温阳化湿,可除寒湿之痹。
临床上,薏苡附子散鲜有用之者,并不是其效果不好,而是知之者甚少,何庆勇教授临床体会到,只要辨证运用得当,其所获之效常令人咋舌。
加减法:
如若兼见小便不利,肢体水肿、沉重疼痛,后背畏寒等肾阳不足之证,可合用真武汤;
如若水肿见于全身,并有面白恶风多汗,则可合用防己黄芪汤;
如若兼见胸腹胀满、口舌干燥,大便干,则可合用己椒苈黄丸。
典型医案
患者某,女,83岁
初诊时间:2016年3月7日。
主诉:后背疼痛,心前区闷痛15d。
现病史:患者1年前于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未见明显不适,15d前出现后背持续性疼痛发紧,伴心前区闷痛不适,压榨感明显,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后背疼痛发紧,心前区闷痛,伴压榨感,全身乏力,畏寒,口干,无口苦,纳少,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大便偏干,1-2d1次。
查体:形体中等,舌淡暗,有瘀点,苔黄厚腻,脉弦细。
血压:160/70mmHg。
既往史:否认其他病史及过敏史。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
中医诊断:胸痹,血瘀痰浊证。
治则:活血化痰。
治疗: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桂枝茯苓丸
处方:
瓜蒌25g,薤白35g,清半夏12g
桂枝12g,茯苓12g,牡丹皮12g
桃仁12g,白芍12g
7剂,水煎服,加酒20-30mL,与药同煎,日1剂,分早、中、晚温服。
患者述3剂后后背疼痛发紧、似有物压基本已愈,胸部闷痛即愈,后背疼痛明显缓解,7剂后诸症若失。
按:
本案中患者后背疼痛发紧,心前区闷痛不适,伴压榨感,全身乏力,畏寒,口干,无口苦,纳少眠差,大便偏干,1-2d1次。
从病机角度考虑,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元气渐衰,气血虚衰,血脉运行不畅,日久成瘀;
胸阳不振,痰饮内停,痰瘀互结,而致胸痹心痛。
治疗宜活血化痰宣痹,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阳,配以桂枝茯苓丸活血祛瘀。
二方合用,宽胸理气,活血化瘀,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实践中何庆勇教授发现,与单味药的加减相比,采用经方叠用的形式治疗效果更佳。
近年来,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已有长足的发展,但在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高的今天,这些治疗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而经方治疗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且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不失为冠心病治疗的另一选择。
看完何庆勇教授治冠心病九法,您有什么收获吗?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处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