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呢?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每年冬季都是心衰的高发季节,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感冒都是心衰的常见诱因。
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中,5个人中就有1个(20%)患心衰的风险。患心衰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心衰是导致65岁以上患者人群住院的首要原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是心衰高危人群。
心衰是一个慢性疾病,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但心衰患者通过遵循医嘱服药、学会自我管理及坚持定期随访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因此心衰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是重中之重,那么
1、按时服药
药物是控制心力衰竭最重要的方法,可以减少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同时可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应将服药视为生活中的必需部分,严格按医嘱用药。
2、低盐饮食
高钠饮食会加重心衰病情,因此应避免高盐食品,比如酱菜、腌肉等。还应平衡膳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足量维生素及蛋白质,适量脂肪;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3、戒除烟酒
烟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除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心脏产生直接不良反应外,还会影响人体氧气的运送,也会影响药物的功效,是心衰死亡的主要因素,因而心衰患者需要戒除烟酒。
4、合理运动
运动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睡眠、缓解焦虑。应根据年龄、心功能状态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以不劳累为宜。鼓励的运动形式有步行、太极、八段锦等。
5、避免便秘
便秘是心脏病人的大敌,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心衰,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心梗和猝死。
6、适宜的室内温度
适宜的室内温度可以让人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良好的睡眠,同时也能减少感染的机会。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温度18℃~25℃,湿度30%~80%。
7、充足的睡眠
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睡眠的时候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在休养跟维护,而缺乏睡眠的人体器官往往都会反应迟钝,免疫系统亦是如此。
8、管理体重
心衰患者的病情恶化与容量超负荷密切相关,而容量的管理就需要管理体重,要求每日测体重,记尿量,如果体重增加、出现水肿和呼吸困难加重,尤其是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要适度增加利尿剂剂量,减少盐的摄入,及时前往心衰门诊就诊。
9、避免感染
感染是心衰的主要诱因,占60%以上,尤其是呼吸道的感染占绝大多数,因此,心衰患者在夏秋之交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好处。
10、心情愉悦
心衰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在心衰恶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导致心衰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疗成功的开始,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同时家属应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
1、咳嗽、气喘,类似气管炎
患者以间断性或阵发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咳白色泡沬状痰,夜间卧床休息时或清晨起床时比较明显,坐位与站立时有所减轻,心率偏快,容易误诊为气管炎或哮喘,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果。
2、全身乏力
。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现全身乏力、气短、精神不振等症状,稍微活动或劳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3、夜间常出现胸闷,尤其是后半夜最容易发生
。患者表现为睡眠中被憋醒,需要垫高枕头或者坐起来才能缓解,胸闷时间比较短,因此容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作。
4、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
严重者还会出现腹痛、 腹泻,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患。
5、夜尿增多。
患者没有肾功能不全的病史,也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但出现了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较平时增多的现象,白天尿量没有出现异常,但下午偶有踝关节水肿。
6、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
比如,不明原因的心情烦躁、焦虑或有恐惧感,失眠,思维较以前迟缓,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好转或加重交替出现,容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
7、右心力衰竭时,颈部血管明显充盈,下肢或全身浮肿。
8、脉搏快或不规则,患者感觉心慌
,脉搏每分钟在80次以上,稍微活动就会超过100次,并且有强弱不同的交替脉,或是间歇脉。
9、
胸透或CT发现有胸腔积液。
当老年心脏病患者出现以上几类症状时,要提高警惕,考虑心力衰竭的发生,及早就诊治疗。
注:本图文根据网络文章整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谅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