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脏病专家苗阳:肾病合并心血管病危害更大,易发生猝死!

文 / 布谷鸟多多
2020-12-14 11:38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0%。而冠心病中往往心肌梗死最常见,有些患者几乎来不及救治就发生猝死,最让人感到可怕。

冠心病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引起肾脏损害,发生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进展加重,反过来又会引起心脏、肝脏的损害,其中肾病并发心脏病死亡最多见。我国慢性肾病人约1.2亿,心肾共病,50%以上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合并心衰高达44%,合并高血压高达90%。

苗阳医生 主任医师

2020年11月30日,周二上午,国内知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苗阳医生,在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门诊出诊时说,一提到肾病,多数人认为会想到尿毒症和肾衰竭很可怕,因为肾衰或尿毒症是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要么透析要么肾脏移植,否则只能死亡。其实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才更可怕,肾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增加治疗难度,死亡率也会增加。

苗阳医生提醒:我国几乎每10个成人就有一个患有肾脏疾病,其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占肾病发病诱因的前两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因此,预防慢性肾病患者死亡,应重点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其发病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这类患者应控制病情,定期做肾脏疾病体检,减少肾脏损害。

尿毒症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死亡风险高

尿毒症并不是单一的疾病,患者肾功能完全丧失,不能及时把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从而使得毒素堆积引起水钠潴留,电解质发生紊乱和酸碱失衡,严重时可引发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等,进而增加病情治疗难度,甚至危及生命。

据调查,在肾脏病的早期阶段,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明显增高;肾功能中度减退者中发生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率高达43%;晚期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增加20~30倍。并且,在完全丧失肾功能,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

1、高血压。大部分尿毒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持续性处于高血压状态可刺激动脉硬化生成,使得左心室肥厚和重塑,从而降低血红蛋白,导致心力衰竭。因为身体中开通动静脉内瘘,使得心脏处于高搏出量状态,从而增加心脏左心室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而且持续性高血压也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得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纤维化,从而增多心肌细胞核和线粒体含量,最终诱发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

2、尿毒症心肌病。尿毒症患者心肌供血量减少,使得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和心室重组,从而引起心室肥厚和心脏舒张,同时也会导致收缩功能不全。一般尿毒症患者需定期复查甲状旁腺激素,这是一种分子心脏毒素,当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超过300时,可损害心肌细胞和血管,使得脂质代谢发生紊乱,从而诱发尿毒症心血管病变。甲状旁腺激素也会抑制心肌细胞对能量废物利用,使得心肌间质体积变大,进而升高血压,心血管钙化和心肌缺血问题发生改变。心血管系统发生钙化后,可引起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诱发心律失常,使得心脏收舒功能障碍。

3、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有很多尿毒症患者伴有心绞痛症状,如果心肌缺血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可诱发心肌梗死。临床常见的血管硬化是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是心脏提供血液和氧气的重要血管,冠状动脉病变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而且尿毒症患者主动脉、四肢动脉和脑动脉等都会发生粥样硬化。持续性高血压、血管发生钙化和微循环下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都会使得尿毒症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中医如何防治肾病及并发症?

中医治肾病综合征目前主要为辅助作用。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较重,并且可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主要依赖于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采用利尿、消肿,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降蛋白尿采用ACEI、ARB类药物。有部分患者需要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等预防血栓栓塞。由于中医药治疗过程较慢,可以辅助治疗,并且可以缓解西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中医治疗肾病对尿毒症有特殊的疗效。尿毒症的治疗西医以透析及肾移植为主,往往受条件限制不能实现,且不能治疗肾脏本身病变。肾病专家研究认为,尿毒症病机是脾肾阳虚,阳不化湿,使水湿内生,浊邪壅塞三焦,累及心肝等脏腑。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研究出治疗尿毒症纯中药制剂,配合中药灌肠,具有健脾补肾,化浊解毒之作用,可保护肾功能,降低尿素氮及血肌酐,早期病人可免于透析,晚期病人可消除症状,逐渐减少透析次数,恢复生活自理。同时有效预防尿毒症并发症,尤其减少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猝死风险。

怎么预防肾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1、提升免疫力,预防感染。免疫力低是造成肾病易反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抵抗力差最常见的是发生感染,造成血液炎症,因而病情反复,加速肾衰竭,血流全身会累及心肾肝肺等重要器官。

预防炎症的发生,保持肾功能的持久稳定。预防肾病在生活中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行病流行期间,要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戴上口罩,一旦感冒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是药物治疗,补充免疫球蛋白;另一方面是日常避免一些损害免疫力的行为,比如吸烟喝酒熬夜、不注意频繁感冒、长期处于焦虑状态造成内分泌代谢紊乱等等。

(1)控制饮食。肾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坚持低盐低蛋白,不要暴饮暴食,吃太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适度运动。肾病患者要适度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不熬夜等。

(3)保持良好心态。

2、稳定肾脏血流,保持充足血氧供给。肾小球等是肾脏发挥作用的关键的细胞组织,充足的血液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存的“氧分”。尽可能保证肾脏内血流流通,一要尽快修复受损较轻的肾细胞,才能保持肾功能持续的发挥功能。可以中西医结合,中医疗法主要起到调理肾脏的作用,如艾灸、足浴等疗法。

3、控制血压稳定。预防控制贫血、高钾血症的发生。降低血压在130/80以下对肾功能影响更小,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低,一般联合服用降压药都能控制。防治贫血、高血钾症,重要的是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治疗,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4、定期做相关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了解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以及血浆蛋白的状况;2)尿液检查。尿常规检查以及尿量检查是检查尿毒症最常见的方式;3)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肾功能的病变状况,也可以评估尿毒症的程度,以便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家介绍]

苗阳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名心内科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

从事中西医临床近40年。在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和国家新药研究,著书多部,带教研究生多人,络病学会负责人,医学世家。曾多次去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英国进行中医药学术交流。

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支架术后调理、脑血管病痴呆眩晕、早博房颤、心衰肾衰、胃炎溃疡、咳嗽气短哮喘、月经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肥胖、湿疹皮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失眠焦虑以及肿瘤术后久病体虚等。

(东方红星,文/李烈,约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