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健康】面对新冠病毒,为何慢性心脏病人要特别当心?又该如何应对?

文 / 劳动报
2020-02-27 00:50

在抗击新冠的特殊时期,慢性心脏病患者做好严格的个人防护,防止感染新冠肺炎,同时保养好身体,避免心脏疾病的加重甚至恶化,就是对这场抗疫战的最大贡献。那么,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心脏病患者有什么特殊之处?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呢?

疫情当前,慢性心脏病患者有何特殊?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慢性病患者预防临时指南》,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

慢性心脏病患者也属于此类人群。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房颤、心力衰竭等,本身就面临急性期和长期的心血管事件再发高风险,往往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同时,慢性心脏病人往往有肺部的异常,如肺动脉高压,肺的渗出或水肿,甚至肺部炎症。因而,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易感染。

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积极管理好原有疾病,按照医嘱及时正规服药,以防止病情加重外,更应做好居家防护,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另一方面,也不必过分焦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适当活动和锻炼。相信疫情终会被战胜。

胸闷、气急、咳嗽,是感染了新冠吗?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胸闷,气急等不适,有时会有咳嗽,与新冠肺炎的一些症状相似。但慢性心脏病患者的这些临床表现是由心功能受损引起的,而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还是发烧和持续咳嗽,病情比较重的会有胸闷气急。

其实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有没有去过疫区,或者与疫区来的人员及疑似确诊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第二是有没有发烧和持续的咳嗽;第三,心脏病引起的胸闷气急往往在活动劳累后出现,休息后多能缓解。最后,可以到医院做血液检查,以及胸部CT检查,一般就能明确。

因此,如果心脏病人没有出过门或者到过人群密集处、家里也没有发病者和疑似者,千万不要恐慌紧张,可以咨询你以前的经治医生,并密切观察。

心血管慢病患者若不适,要去医院吗?

首先,需要鉴别胸闷等不适是否是主观感受,长期居家,空气不流通,一直戴口罩,也会引起胸闷感觉。其次是否与以前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相同。冠心病心绞痛出现的胸闷症状往往和活动相关,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心衰患者也是劳累后出现气急,休息后缓解。原则上,没有急性发作、或者用药休息后缓解的病人,不要到医院就诊。既往已行支架植入或者搭桥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正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降压药等,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在目前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医院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场所。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委托子女或健康家人前往医院门诊问诊和咨询;也可以求助互联网,登录相关医院是否有远程问诊服务,目前有很多医院或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线上心血管疾病问诊服务,如微医、好大夫在线等;很多心血管专家及其团队也开设了线上免费咨询。

如果发生严重的心绞痛达半小时以上,而且服用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则需要前往最近的胸痛中心就诊,目前各大医院的胸痛中心仍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可接诊需要行急性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如PCI(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溶栓治疗等。心衰患者气急症状严重,不能平卧,几天也不能缓解的,也需要去医院。

快没药了,现在不便配,能酌情减量吗?

不可以!因为很多药物作用时间仅为数小时,即使缓释片,也只维持24小时。擅自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血液药物浓度就会下降,达不到治疗效果,造成疾病控制不好,引起心脏病急性发作,或者疾病加重。

对于几乎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死等等情况,都不能随便停药。因为一旦停药,血管狭窄就可能加重,血管狭窄加重,就可能出现新的缺血,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等问题。

当然,很多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必备的,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降压药,抗心衰药物等等。疫情期间医院管理严格、限制号源以减少人流,慢性心脏病患者可以请家人到医院代为开药,而且很多医院也出台了很多便民措施,如开设方便门诊,增加处方药量等。也可以在正规的微商平台购买。

怎样在就诊时不被传染?

如本人必须前往医院就诊,出门前一定要带好口罩,最好乘坐私家车,在医院期间尽量远离人群较密集区域(如挂号处、诊室门口等,可有家属代劳),避免与扶梯、电梯等非必要接触,不要用手直接揉眼睛、抠鼻子,在医院如厕前后也要注意清洁双手;回家后应立即丢弃口罩,并认真清洗双手和面部,将外衣挂在通风处。有条件的可以用75%的酒精喷洒从医院带回的物品的表面。

在院内一定要尽量避免经过急诊、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等区域,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特意去以上地点周围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