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运动前,6类人群应进行心脏评估

文 / 北京和睦家医院
2019-11-30 00:42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位台湾艺人参加综艺节目,却不幸心源性猝死离世的新闻刷屏了。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际上有迹可循。北京和睦家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德昭接受采访,来谈谈关于猝死和心脏健康,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

北京和睦家医院成功保障过北京马拉松、斯巴达勇士赛、滑雪公开赛等运动盛会,并在今年半马的比赛中,通过AED和CPR成功急救回2位心脏骤停的跑友。

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 高强度运动赛场应当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从事高强度运动前,可以进行心脏评估。

● 每个人都应当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

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

第一类:生活习惯不好、对自己身体不爱惜的人。

这类人以年轻人为主,经常熬夜、抽烟、喝酒、靠咖啡提神、打游戏、泡夜店等,时间久了,身体透支,对心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第二类: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顾及自己身体的人。

这类人以青壮年为主,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去好好的看看医生,做做体检。有些小的或者轻微的症状,自己忍忍就过去了。时间久了,积劳成疾。

第三类:平时有病、就不看医生的人。

这类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并不相信或者理解现代医学,觉得药物副作用大,血压高了,血糖高了,血脂高了,统统不吃药,靠保健品或者食物来调理,甚至去找江湖骗子弄点“神药”吃吃。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王德昭指出,保养身体要靠平时,绝不能因为年轻有资本而糟蹋自己身体。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就赶紧问一问,得到专业的指导,把小病治好,把大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3类心脏评估 帮助远离意外

极限运动存在一定潜在风险,但只要参与之前进行了心脏功能的科学评估,提前了解身体情况,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心脏骤停等意外。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那么它有三个系统,包括水路系统、电路系统和结构系统。”王德昭介绍,心脏评估也按照三个系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针对心脏“水路系统”的评估,“水路系统”指代心脏自身的血管——冠状动脉。

如果曾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压迫感、烧灼痛、左上肢或者左肩、左后背的疼痛,提示有心绞痛可能,就应通过运动平板实验进行评估。

评估可观察患者达到极限心率时是否会出现心肌缺血等情况,这也是筛查冠心病的一种简单有效手段。如果运动平板检查异常,则需要进一步做冠状动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

第二类评估要看心脏的“电路系统”,也就是对心脏电活动的评估。

如果有心慌、心跳不规律、心跳过慢或者过快的情况,提示心脏电活动异常,需要做24小时、7天、1个月甚至更长的心电图监测,通过监测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来确诊疾病,评估是否适合参赛。

第三类是对心脏结构的评估。

如果有心脏杂音、曾经有过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等情况,需要通过心脏彩超来评估心脏的形态结构。如果有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或主动脉瓣狭窄等情况,则不适合参加高强度的运动。

身体突然不适,如何预判和自救?

王德昭表示,首先应停止运动,保持舒适放松的姿势休息,同时寻求医务人员帮助。

如果心跳突然加速,快而匀齐,可能是发生了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屏住气使劲咳嗽,也许能终止心动过速;

如果胸部或其他可疑的部位(后背、上肢、咽部等)的疼痛持续不缓解,则不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最好平卧休息,尽量放松,缓慢地深呼吸并等待救援。

6类人群建议做心脏评估

如何安全地进行运动?王德昭表示,首先要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楚的认知,以下几类人群不太适合参加高风险赛事。

● 1. 既往有过心肌梗死病史,尤其是心肌梗死后6个月的患者;

● 2. 曾经确诊为心绞痛,或做过冠脉支架术、冠脉搭桥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 3. 有过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者曾经做过电复律的患者;

● 4. 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者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

● 5. 先天性心脏病史、心肌病或心血管畸形的患者;

● 6. 有特殊心电图表现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预激综合征(这三类人群都有特殊的心电图表现)等患者。

除了不适合参与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之外,还有六类人群可以参与,但需要进行赛前评估。

● 1. 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指男性<55岁,女性<65岁),大量饮酒、久坐、肥胖、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人群;

● 2. 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人群;

● 3. 近期有过严重的腹泻或使用利尿剂,很有可能存在钾、镁、钙离子的水平异常的人群;

● 4. 有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不齐、各种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等人群;

● 5. 曾有过与活动相关的颌以下脐以上部位的不适,或心悸气短的人群;

● 6. 焦虑状态、疑病症、曾有过惊恐发作病史的人群。这类人大多数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典型症状,但属于高危人群,如果没有进行心脏评估,在极限运动中,有可能出现突发状况。

王德昭介绍,高强度运动中常见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心血管系统意外,通常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尽管发生概率低,然而一旦出现却是最凶险的。

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与AED除颤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脏骤停和猝死病人的有效手段。

医生介

王德昭

心内科医生、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华琦教授。

◆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王医生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并在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熟练掌握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各种心脏瓣膜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

◆ 王医生拥有近2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除了专注于临床工作,王医生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高血压防治计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支撑项目等。

◆ 此外,王医生还在著名医学期刊,如《Scientific Reports》、《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过7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他也是《Coronary Heart Disease》、《中国民康医学》、《临床与病理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专家。

◆ 王医生是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高血压分会理事、北京市冠脉介入质控组专家成员、北京中青年冠脉介入沙龙成员、北京心律失常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预防与康复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