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文 / 武汉热赛事
2019-08-25 08:35

“由于心力衰竭和长期焦虑,我在前年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虽然经过了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了很多,但是没有配合体育运动,在出院不久后,病情又开始复发,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28岁的曹谨辰说。对于他的病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副教授丁荣晶为他开出了一张“运动处方”:一周运动5天,从每天2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60分钟;运动强度在心率范围(95-105次/分),运动内容包括步行(慢速10分钟+快速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天30-40分钟+慢速10分钟);站桩,先从每天15分钟开始,每周增加5分钟,至每天60分钟;深呼吸训练,每天20次;拉伸训练(在运动前后做)每次5分钟;力量训练半个月之后进行(上肢和下肢)。“经过半年的治疗,我的超声心动检查中心脏射血分数从之前的34.3%增加到62.2%,就连心脏超声科的大夫也说我的心脏目前挺好,功能很正常了。”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曹谨辰也逐渐走出了困境,已经一年多没有再住院,展现出全新的自己,现在的他,开始和家庭更好地融入了,并逐渐恢复了工作。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还要考虑到其治疗价值和风险。丁荣晶介绍说:“医学运动处方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能更加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耐力,有针对性的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患者的运动处方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不存在所有人都适用的运动方案。”丁荣晶认为,配合医疗的运动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爬山、骑车、游泳等,另一种为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举哑铃、弹力带、平板支撑、蹲马步、推举训练等。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耐力和心血管健康的主要运动形式,抗阻运动是有氧运动必要的补充,如果没有肌肉力量,就无法完成有氧运动。尤其对老人,肌肉力量的维持是避免摔倒风险和机能快速退化的重要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运动强度过强不利于心脏康复,但过低的运动强度也达不到运动带来的获益。”丁荣晶还为大家讲解了,在生活中如何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宜:首先,运动时感觉略气短,但可以和旁人流畅交流。其次,在运动中有微微出汗。再有,每分钟心跳与安静时相比增加20至30次/分。但这种粗略判断对于严重心脏病人不适用。“不能不运动,但运动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对于运动时间,最佳的是达到中等强度的运动时间,为每天40分钟,每周5至7天,并应长期坚持。每天40分钟的有效运动已经可以实现对身体的最大获益,如为了追求运动带来的效益而过度增加运动时长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