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也治不好的心脏病?!被心脏病人忽视的“魔鬼”:心衰
常常有心脏病患者问我“哪种心脏病最难治?”
我的答案是“心衰”。
很多人不解,心脏病那么多,为什么不是心肌梗死?不是心脏骤停?
确实,心脏病里的危重症众多,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也不在少数,但是伴随着心内科诊疗水平的提高,很多心脏病都能“各得其法”:急性心肌梗死有了介入手术帮助,近几年更是依靠体外循环技术,众多过去本已宣判“死刑”的冠心病患者得以重生;心脏骤停依靠愈发及时高效的抢救方法也可以“起死回生”。
唯独心衰,我们并没有找到一种“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不仅如此,心衰病人即使经过系统治疗也难以逃脱反复犯病的窘境。其治疗方法的更新远远落后于广大患者的需要,心衰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往往也被忽视。
心衰(心力衰竭),我们又叫它心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有效发挥心脏的“血泵”功能,导致全身血液淤积以及各个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它的临床表现很多,比如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憋喘不能平卧,食欲差反复恶心、周身水肿,甚至肝衰肾衰。
所谓治病,不仅仅是医治病变器官,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病人并不能依靠治疗来回归正常生活,治病的意义又在哪里?而心衰恰恰就是一个反面例子。老百姓过日子讲究“衣食住行”,而心衰病人即使经过正规治疗,在这四点想恢复正常生活也是难上加难。
一、“食之无味”的心衰
心衰患者尤其是右心衰的病人,由于胃肠道淤血,本来消化功能就差、食欲不好,偏偏吃药一大把,至少七八种药物,让正常饮食成了奢望,再加上有的患者因为合并冠心病等疾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对胃口的刺激更是雪上加霜。
二、“人靠衣装”,心衰患者却越行越远
心衰病人怕冷、怕感冒,稍一着凉,就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再次发作,一旦气温出现变化更是要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再加上心衰患者在水钠潴留作用的影响下,下肢很容易反复水肿,袜子一勒一个坑,而长期水肿还会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让病人哪还有心思注意自己的外表,能板板正正就实属不易。
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衰患者只能停下脚步
活动量过大容易加重心脏负荷。早期心衰患者还可以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心功能加速恶化,甭说跑步,即便是远足都是奢望。爬山活动量太大,不行!去高原,氧气缺乏不行!游泳更是对心肺功能要求严格,还是不行!心衰患者每天只能窝在自己的“安全区”中,生活的乐趣从何谈起!
四、“我想有个家”,一个温暖清洁的地方
常常听我那些老病人唠嗑,说海南是养老圣地,一到冬天就飞去海南,心衰居然能好几年不犯。其实这个原理很简单,海南地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暖热,再加上那里工业污染少,这就躲开了心衰的最大诱因--肺部感染,对于心衰休养具有先天优势。但是其他地方呢,一到冬天气温骤降,加上环境污染严重,肺炎概率大大增加,心衰复发的可能大增,所以冬天往往是心衰患者最难熬的“坎儿”。
不容否认,如今医学研究的热点无一不是容易出成果、疗效显著、高附加值的疾病诊疗,而心衰由于治疗效果差、病人预后不加、却需要耗费医生大于其他疾病数倍的精力,往往成立“受累不讨好”的老大难。但是心衰病人的痛苦却远远大于其他疾病的患者。除了患者身体的折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更是让心衰患者的家庭蒙上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是这些并没有得到外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心衰的治疗,我们不但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帮助心衰患者切实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