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面相识心脏病
核心提示:心脏病种类多样,未必都表现在上述症状上,有时会有一些体表信号,需要患者留心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不少人对心脏病的早期表现如胸闷、心慌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发作后知道及时上医院。但北京福寿堂中医提醒,心脏病种类多样,未必都表现在上述症状上,有时会有一些体表信号,需要患者留心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皮肤:慢性心衰、晚期肺心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有关;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脸色呈暗红色;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可能会面色苍白;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缺氧,可致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发绀)。婴幼儿或儿童发绀,常见于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等,中老年人发绀,常见于慢性心衰、肺心病等。
鼓槌指(趾):手指(脚趾)末端明显粗大如鼓槌状,皮肤的正常凹陷消失,“鼓槌”底部软组织隆起,周围皮肤发紧、有光泽,这些表现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或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患者。
水肿:心源性水肿常发生于足背、踝部、小腿等处。水肿若持续时间较长,局部皮肤可发硬、增厚,且有色素沉着。这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
鼻子发硬、发肿:暗示心脏脂肪积累,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
头颈处有筋包:如果从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筋,如小指粗细,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耳垂皱褶:耳垂若出现一条连贯的褶皱,多半说明冠状动脉硬化比较严重。
蹲踞位:紫绀型心脏病的一个特有表现,就是患儿总喜欢蹲着。活动后机体耗氧量增加,蹲踞的姿势可以增加回心血量,从而使缺氧症状、心悸、气喘等得以缓解。
提醒大家,发现这些症状后,自己未必能准确判断病情,仍需及时去往医院检查和确诊。
本文为作者(bjfst72)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