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放心脏支架?——心内科专家周国伟科普系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治疗
在临床上,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是所以治疗的基础,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等等,对于疾病严重程度轻,症状轻的患者,可只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不进行手术;但若符合手术适应症,则建议进行手术。
介入治疗比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介入治疗相关适应症。
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主要分为四步:
1---建立“通道”,常选取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腿上的股动脉作为“通道”;
2---放入导丝,医生放入鞘管,将血管撑出一个通道,由此便可以顺着通道将导丝和导管一路深入到心脏,直至抵达冠状动脉;
3---血管造影,在导丝深入的过程中,医生通过X光来观察情况,也需要推入“造影剂”,在X光下清楚显示血管,找到病变部位;
4---放入球囊,支架,顺着导管放入一个包裹了金属支架的球囊到病变部位,将球囊充气,撑开金属支架,达到治疗狭窄的目的。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放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示意图
1---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此时冠状血管已经被堵塞,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坏死,此时再进行药物治疗已经显然来不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而言也太久,并且操作太复杂。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不能及时治疗,那么就算治疗成功后,也无法逆转部分心肌细胞死亡的结果,因而会留下心力衰竭等后遗症,时间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立马进行支架植入疏通血管是临床上的金标准。
2---出现症状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
对于这部分患者,经常在运动过后或夜间无原因地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又能自行缓解。
这类人群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如若发现心脏有显著缺血,或者说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此时应当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为了防止演变出现严重或致死性的心脏事件,应选择进行支架植入手术降低风险。
3---支架植入术需要满足的条件
血管直径大于或等于2.25毫米;添加狭窄程度大于75%,供血范围比较大,近期没有消化道或其他内脏出血,没有发热,不合并存在需要近期开刀的疾病等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进行手术。
4---支架植入适用情况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大或禁忌的患者,也应该首先考虑进行支架植入;
心脏搭桥
反过来说,如果病变部位在主要血管的分叉处,或一段血管中有多处病变,此时支架植入需要的数量多,风险大,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大大增加,就应该选择“搭桥”的方法,即取患者本身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血管,以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解除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的方法。
术后护理
同样,手术后的护理也必不可少,术后患者在生活方面应做到
(1)戒烟,限制饮酒,减少食盐摄入,减少管状脂肪酸的摄入,增加钙的摄入,改善膳食结构,理想减重速度为每月0.5~1kg。
(2)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对医疗措施的依从性,减少精神压力。
(3)用药指导。提高依从性,提高生命质量。加强运动康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运动耐量。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治疗方法,只有真正了解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才能采取最佳的治疗方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周国伟,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中国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会员(锐星会员)。已完成各种介入诊断或治疗手术约9800例,其中支架置入术约5100例。曾经协助10余家医院开展慢性闭塞病变逆行介入治疗。
2007年介入病例两度获得国内一等奖
2008年应邀ANGIOPLASTY SUMMIT-TCTAP 大会发言并获得“Best Case Award”(最佳病例奖)
2010年获得上海市世博工作优秀个人和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被批准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2014年至2015年在美国进行交流访问
2018年在以色列进行交流访问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专家门诊地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虹口区海宁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