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获得“免猝死体质”!只要符合这七点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4-23 09:28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内科学》、《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曾几何时,猝死是我们谈之色变的恶魔。它是死神伸出的魔爪,在不经意间带走我们的生命。近些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日益高发,我们身边的猝死病例,正越来越多。

目前来看,猝死,大多数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基础,就是冠状动脉硬化。所以,避免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是避免猝死发生的有效途径。

当我们符合下面这几个特质时,表明我们患上冠状动脉硬化的几率较小。

1,从来不过敏。

过敏,不仅仅体现在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研究发现,我们的心脏也会过敏。那些容易对药物、花粉、皮毛、某些食物过敏的人,容易出现“心脏过敏”。这种过敏的主要表现,就是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患者体验为胸闷、心慌,以及心电图改变。所以说,从来不过敏的人,心脏就不会受累。这对于保护心脏机能很有好处。

2,不急躁,不好胜。

急躁、好胜,容易激动,说话声音比较大,在遭遇困难之后又立即情绪波动,垂头丧气。一般情况下会莫名感觉到压力和紧迫感,随时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雄心壮志——这些是典型的A型性格的特点。大范围研究发现,这类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较多,凝血时间缩短,故而容易患上心脏病。如果你不是这类人,恭喜你,冠心病、猝死离你又远了一步。

3,年龄在65岁以下。

如果你的年龄在65岁以下,说明心梗、猝死离你还不算太近。虽然我们身边会有某年轻力壮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新闻,但是从大范围视角来看,冠心病、心梗、猝死,依然为老年人的高发疾病。有研究发现,到了65岁以后,无论男女,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几率都显著提高。因此,如果你的年龄在65岁以下,这方面的风险会降低一些。

4,身高在170厘米以上。

通过现代解剖学,人们发现,那些个子比较矮小的人,冠状动脉会比个子高的人相对狭小一些。这样一来,在同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个子小的人,患心脏病、猝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美国的研究结果是,身高170厘米以下的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比185厘米以上者增加70%。170厘米身高以上的人,每增加2.54厘米,患心脏病可能性减少3%。

总而言之,只要你身高在170厘米以上,就有一定的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可能。

5,人到中年,体型不算胖。

毫无疑问,肥胖是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猝死的重要因素。肥胖所导致的高血脂、高血压等,是猝死发生的温床。如果人到中年,体型仍然适中,从前穿的衣服现在还能穿,那就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6,从来不上夜班。

和经常上夜班的人相比,从来不上夜班,晚上没有熬夜习惯,常常在上半夜就能入睡的人,心脏会得到更好的休息,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要大大低于前者。临床已经证实,有相当多的心源性猝死,就发生在深夜。因此,如果你想呵护你的心脏,应该想方设法养成“雷打不动、到点就睡”的生活习惯。

7,祖辈没有心脏病史。

冠心病、心梗的发生,带有明显的遗传性。有一种研究认为,和没有心脏病家族病史的人相比,有家族病史者,在同等高危因素下,患病几率为常人的2倍。目前已知的是,LPC、ACE、ApoE基因变异,和心脏病之间有密切关系。还有研究认为,心脏病人的心脏细胞会出现程序化的死亡过程。这种死亡程序,源于基因。总而言之,如果你的祖辈没有冠心病史,那么你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几率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