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和意外,我不知道哪一个来得更快?无创心梗风险评估,不出意外!

文 / 大医精诚
2019-04-12 12:21


别说逝去总是突然,其实心梗早有征兆

关心社会新闻的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消息:很多风华正茂的成功人士(特别是正值盛年的人)因心梗猝然离世!

有明星,有董事长,有麻醉医生......

生命逝去,俱为尘烟!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超过50万!平均下来算一算,其实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

心源性猝死,其实大多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遗传性心脏病等,只是他们不知道,或不重视而已。很多人自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忽视体检,甚至有不舒服症状也不就医想“扛过去”。

胸痛是猝死的重要征兆!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阵发性,也就是突然发生的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方,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

有的患者会觉得是牙疼、胃疼。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疑似心梗发作,不能硬扛,第一时间要呼叫,叫人帮忙,叫救护车。

明天和意外,我不知道哪一个来得更快!

心梗发生的原理很简单: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

如果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脏就停止工作。就像一辆汽车,引擎坏了,车也就废了。

跟心梗有关的三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吸烟。 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种族,肥胖,酗酒,糖尿病,家族史,缺乏运动,压力大。

纵有千番规划万般牵挂,终敌不过一场意外,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

介入测量FFR£0.8,金标准也有短板

根据国内外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的疾病管理指南,临床采用介入手段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当FFR£ 0.8被认为是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基于FFR所指导的血运重建治疗既能降低疾病管理成本,又能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但是介入测量也有短板,一是介入测量FFR所使用的压力导丝价格高昂二是其侵入性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

这两大问题,阻碍了FFR在临床的普遍运用。

无创心梗风险评估,不出意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基于冠脉CTA计算的FFRCT和根据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的FFRQCA便应运而生。

已有很多研究证明:FFRCT(无创)和FFRQCA(介入)均能准确的识别出功能性心肌缺血病变。

然而,尚没有研究明确一个问题:在准确评估冠脉功能性狭窄方面,二者究竟孰优孰劣?

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开展了一个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5-14至2017-4-12期间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诊断适应症和介入诊断操作指南,患者分别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和ICA检查,并接受了有创的FFR测定,以FFR £ 0.8为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参考标准。

FFRCT是基于CTA图像自动重建个性化血管解剖结构,采用计算流体技术,通过耦合三维血管结构和0维电路模型边界条件计算冠脉的血压分布。依据临床测量冠脉狭窄上游和下游血压的位置提取计算结果中对应位置的血压值,进行FFRCT评估计算。相似的,FFRQCA的计算是基于QCA从两个不同角度对造影图像进行3D血管重建,并且对狭窄程度等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类似上述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FFRQCA评估计算。为了对比FFRCT和FFRQCA的诊断性能,本研究根据FFRCT和FFRQCA的特点提取了系列特征,包括:1.病变上游分支血管数量——代表分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病变分布位置——代表生理变化对FFRCT和FFRQCA准确性的影响;3.单支冠脉的病变数量——代表串联病变的影响;4.根据有创FFR的分层——分为无功能性心肌缺血(FFR > 0.8)、灰度区(0.75 ≤ FFR ≤ 0.8 )和明确心肌缺血(FFR < 0.75)。

统计分析:通过绘制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FFRCT和FFRQCA的诊断效能。计算各自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用于析FFRCT / FFRQCA和F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计算FFRCT和FFR之间的差值(dCT)以及FFRQCA和FFR之间的差值(dQCA)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最终纳入101名患者,共计127根血管和181处病变。平均年龄59.5 ± 8.5岁,男性54名(51.3%)。其中冠脉CTA发现狭窄程度> 50%的患者有73人(72.3%),目测ICA发现44人(43.6%)。FFR £ 0.8的病变有48处(26.5%)。

结果显示:FFRCT和FFRQCA与FFR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以FFR £0.8为参考标准,在患者评估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是92.1%、95.0%、91.4%、73.1%和98.7%;FFRQCA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是88.1%、70.0%、92.6%、70.0%和92.6%。

比较了分支血管的数量和串联病变对FFRCT和FFRQCA的影响。在亚组分析中,FFRCT和FFRQCA在串联病变或分支血管数量等因素的干扰下,对于主支血管的FFR值的预测同样准确。进一步根据FFR值进行缺血风险分层,在0.75 ≤ FFR ≤ 0.8和FFR<0.75组FFRCT和FFRQCA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非缺血性病变组(FFR> 0.8组),FFRCT略微高估了心肌缺血的风险,而FFRQCA稍低估了该风险。

由此可见: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可进一步提高FFRCT和FFRQCA预测稳定冠心病患者缺血性病变的准确性。

FFRCT更适用于可疑心绞痛患者的门诊无创筛查,FFRQCA更有利于指导患者PCI术中的策略选择。

新技术靠谱么?听听专家怎么说

FFR指导的冠脉介入治疗已被写入了SCAD患者的管理指南。

本研究表明:尽管ICA仍然是目前评估冠脉解剖学狭窄的金标准,冠脉CTA凭借其高分辨率3D成像的优势,在无创评估血管生理功能方面优于基于ICA的QCA分析。

DISCOVER-FLOW、DeFACTO和NXT等系列临床研究表明:FFRCT对于缺血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显著减少非治疗性ICA比例,大大降低了疾病管理成本和经导管介入操作的风险。

王亚斌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9)发言

然而,基于FFRCT的疾病管理能否改善SCAD患者的长期预后尚未可知,仍需要大型的前瞻性试验进行明确

专家简介:

曹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临床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第二医学中心副主任。

临床主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擅长心脏危重病的诊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冠心病介入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学组委员、全军心血管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心脏介入峰会TCT-AP、中国心脏介入大会CIT等主席团成员。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脏科及核医学科进行博士后及研究员工作。

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奖项12次,4项国内外专利。《Eur Heart J 》等23家SCI杂志专业审稿人。《中华心血管杂志》通讯编委、《心脏杂志》编委。参编中英文专著6部。

参考文献:

Xin Liu, Yabin Wang, Heye Zhang, Youbing Yin, Kunlin Cao, Zhifan Gao, Huafeng Liu, William Kongto Hau, Lei Gao, Yundai Chen, Feng Cao & Wenhua Huang. Evaluation of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can CT compete with angiography? European Radiology. 201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330-019-06023-z

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GD-PLAGH)于2016年7月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于2017年7月正式授牌,“中心”依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部建设,目前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北京市及全军重点实验室、全军保健人员培训基地单位。主任范利教授,是中国知名老年医学专家,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

NCRCGD-PLAGH围绕“老年共病诊疗与防控”,针对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一体多病、多药共用及易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重点开展四个方面临床研究:(1)老年共病多器官交互作用机制及转归;(2)老年共病的综合评估及个体化医疗;(3)老年失能失智综合防治;(4)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救治。致力于打造集“老年共病”预防-治疗-康复-照护为一体、产学研联动的国家级临床诊疗、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

科研成果(2011.1-2017.12)

奖项(8)Prizes国家级(0)军队和省部级(8)SCI论文(534)
IF≥20220>IF>10710>IF>579专著68专利205

中心特色成果1:依托解放军总医院大门诊共启动运行老年跌倒门诊、老年共病多学科联合门诊,自2018年年初开诊以来,共接诊、接待咨询患者近千人次,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中心特色成果2:依托解放军远程医学中心增设老年病专科远程会诊,构建老年远程会诊平台,建立老年病相关学科专家信息库,共吸引全国20余家家协同网络成员单位申请成为站点医院。

中心特色成果3:构建样本资源库和临床数据库,2018年度共入库65岁以上老年人群血样30000余份,老年疾病标准化数据库共汇聚6个多中心近10年65岁以上32万余名老年患者疾病数据。

中心特色成果4:统计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万余名65万人次老年住院患者近10年(2008.1-2017.12)临床数据资料,编写《中国老年疾病报告》,将于2018年11月在《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和“老年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上同步发布。该报告为我国老年病防治提供了临床数据支撑。

中心特色成果5:牵头编撰发布老年疾病诊疗系列中国专家共识:《感染诱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诊疗专家共识》、《高龄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老年慢性肾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等,规范行业诊疗。

中心特色成果6:发布《老年照护师规范》标准,该项标准在国内首次提出“老年照护师”概念,并明确相关培养及执业规范。